環境保護專區


「華益9號」盜我海砂 法院撤銷沒收抽砂船海洋委員會宣告將提修法

112/12/1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法務部及國立高雄大學本(15)日共同舉辦「國際行政執行制度」研討會,邀集相關權責機關及國際專家學者進行研討,其中針對越界抽砂船之執行特別邀請海洋委員會參與,主任委員管碧玲出席致詞時強調,鑑於日前海巡查扣之大陸籍「華益9號」抽砂船案,因現有法令的不足,致法院對抽砂船沒收處分予以撤銷,海洋委員會將研提修法。

     管碧玲主委致詞時表示,感謝主辦單位的議程安排,因為「違法抽砂」衍生的問題,多屬於複合型事務,並非單一機關可以獨力完成,需要跨機關的合作,而海委會長期的努力,就是為了讓各界開始重視抽砂行為造成的影響,並且促請政府部門積極合作,致力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管主委強調,在2021年其擔任立委期間,已與立法院同仁提案修正《土石採取法》和《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將罰則大幅提高,數據顯示,從修法前有將近4千艘次違法抽砂船的驅離,到今年迄今僅有7艘,足見已達嚇阻效果。惟針對去年海巡查扣之大陸籍「華益9號」抽砂船案,因現有法令的不足,日前法院對抽砂船沒收處分予以撤銷,海洋委員會將針對前述兩法再次研提修法建議,以避免犯罪行為人主張該抽砂船非屬其所有,進而規避船舶遭沒收之處分。
      最後,管主委提到,海委會在今年5月也曾辦理「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邀集國內外學者齊聚一堂發聲,讓國際看到台灣的努力,讓世界「上架台灣」。今日參與的專家學者及與會來賓除了長期深耕行政執行領域之外,亦關注抽砂議題及積極關心海洋生態保育,期望藉由彼此的分享與討論,群策群力,使每位出席者得以掌握國內外對研討議題的最新觀點與意見,相信透過研討會的交流,我們可以讓亞洲的海洋更和平、更永續。

「海洋有愛 學習無礙」教育活動 海委會管碧玲主委與350位師生一起行動愛海洋


112/9/27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今(27)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與監察院王榮璋監委、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陳克誠理事長及呂佳瀅秘書長、高雄特殊教育學校陸奕身校長、楠梓特殊學校黃國書校長、仁武特殊教育學校陳建偉主任和350多位師生一起為「海洋有愛、學習無礙」教育活動揭開序幕!
      海洋委員會為推廣海洋教育,與科工館合作開發海洋保育、科技等可親手體驗的趣味教具,從110年迄今,已巡迴高雄、臺中、屏東、澎湖、臺北等地,累計超過4萬6,000人次參加,迴響熱烈。

      開幕活動由高雄特殊教育學校舞獅隊和海巡署東南沙分署同仁精彩開場表演,展現熱情與活力。海委會為向平日辛勞付出,指導照顧學生的老師們,表達感謝之意,特別安排溫馨的教師節慶祝儀式,管主委與師生們一起切蛋糕,學生們也大聲說:「謝謝老師!謝謝校長!教師節快樂!」,唱起生日快樂歌,現場充滿著愛與祝福的氛圍!

      管碧玲主委致詞時表示,海洋生態十分豐富熱鬧,有鯨豚、抹香鯨、海豚、螃蟹、蝦子、還有海藻、海草等等,綠色植物行光合作用,海洋替我們地球製造50%的氧氣,我們每呼吸的一口氧氣有一半都來自海洋,所以海洋對我們很重要,要保護海洋,今天來參加活動要認識海洋。第二個目的是我們有一個任務,要讓海洋變成是沒有障礙的地方,要讓所有的國民都是海洋之子,讓大家都沒有障礙的親近海洋,這是海委會的重要責任。
       管主委另表示,活動內容有很多好玩的海洋教具,可以認識海洋的遊戲,希望大家盡情享受,祝福大家有一個特別好的體驗,能夠認識海洋,希望大家未來都可以快樂的到海邊自在遊玩。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王榮璋監察委員致詞表示,海洋的議題,也是人權的議題,從海委會管主委上任以來,看到海洋委員會無論在各項研討會、各項活動,從海洋治理,海洋保育,更進一步包括性別平權,在原住民的海洋議題、永續發展、生態保育等的議題,都是聯合國的各項人權公約非常關注的議題。特別今天的海洋教育嘉年華活動,是第一次為特教學校同學們,結合特教老師的心血,在教材教具發展,讓同學們一起參與,一起親近海洋、學習海洋、保護海洋、投入海洋。因為臺灣是海島國家,除透過教具教材體驗外,也可以在海邊玩水或坐船看海,更可以體驗潛水。在台灣已經有一群身心障礙朋友們,在過去10年有將近100位的障礙者,無論是肢體障礙、視覺障礙已取得潛水執照,未來我們親近海洋之外,也可以投身海洋之中,已有20位身心障礙朋友們取得潛水教練執照,未來可以教導身心障礙朋友熟悉海洋、潛入海洋、享受海洋,他代表障礙者,特別感謝海委會管主委特別精心籌辦這一場活動,也感謝所有特教老師們的投入、各位校長的帶領讓大家認識海洋、了解海洋、親近海洋、在未來可以擁抱海洋。 

      除了有趣味教具讓學生親自體驗外,也有海巡署同仁現場安排救生闖關活動,讓所有學生都能學習當個守護海洋的小英雄、行動愛海洋,更有臺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陳克誠理事長現身說法,他鼓勵大家要了解海洋,要保護我們國家的海洋,還有海底的生態,他也承諾帶大家到海邊,到水裡面去看魚,看海底動物,他要把海洋的愛給大家,海洋對所有人永遠敞開教育的大門,海洋有愛、學習無礙!

      高雄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也親自送給管主委感謝卡,大聲說出「謝謝海委會讓我們參加活動」、「大家一起保護我們的海洋」、「謝謝美麗的海委會管主委」,純真、靦腆的笑容,讓現場掌聲四起。管主委親切與現場350多位師生大合照,用多樣造型的海洋生物氣球、手拿牌,為開幕留下海洋活力、歡樂的意象。
    「海洋有愛 學習無礙」教育活動,從9月27日至10月4日在高雄科工館展開為期7日的海洋教育體驗活動(10月2日休館),歡迎民眾攜家帶眷踴躍前往參與體驗。

海洋委員會打造印太海廢治理平台—邀請國際知名新創團隊與臺灣隊尬技術

112/9/19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國立中山大學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在9月19日合作舉辦「海洋廢棄物時尚走秀」活動,以藍色循環經濟理念結合科技時尚元素,為隔(20)日舉辦之「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揭開序幕,期望藉由公私協作,邀集各國產官學研及私部門,共同打造印太區域海廢治理平台。
      管碧玲主任委員宣布,海洋委員會已經獲得行政院支持規劃籌組印太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今日的活動正是推動成立前的暖身;她展示到東沙島巡視的照片,沙灘上成堆的保特瓶或廢棄物都不是來自台灣,所以海洋廢棄物跨域管理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臺灣作為亞太區域重要經濟體,在海洋廢棄物治理上擁有豐沛的硬實力及軟實力,身為亞太經濟合作(APEC)的正式成員,臺灣亦積極履行對於區域環境治理之承諾,因此本次聚集加拿大、印尼、日本、泰國、美國、越南、荷蘭及我國等8國之政府代表、產業界及私部門計21位貴賓,針對「創新科技」、「社區參與」及「跨域治理」三大主軸,舉辦「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

       世界知名海洋廢棄物非營利組織來台,與臺灣新創團隊展開對話管碧玲主任委員指出,明(20)日的研習營活動將有來自荷蘭具有聯合國諮詢地位的非營利組織 The Ocean Cleanup,針對「海廢蒐集創新技術」與我國新創業者,如點點塑、湛藍海洋聯盟、鰆溡益進行討論交流,分享區域合作治理經驗。
      藉由亞太經濟合作平台,循環經濟產業鏈業者一同拚技術同時在「海廢循環經濟創新科技」部分,則有來自日本的產業界Refinverse Group,運用獨特技術,降低海洋廢棄物再製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85%;也有來自泰國的Paradorn Cgulajata-Prepack Thailand產業界的代表,說明泰國已將再生塑膠用於鋪設柏油路面之實例          強化區域利益相關者鏈結,海洋委員會打造印太海廢治理平台

      管碧玲主任委員進一步說明,研討會將來自印尼、日本、泰國、越南、美國及我國之官方代表,從不同角度探討區域治理及減塑之重要性,包含日本環境省Dr. Noriko Tamiya-Hase副組長將說明日本正在發展「監測方法和數據收集指南」,希望統一海廢資料蒐集標準,強化各國資訊交換及利用有效性;而印尼國家研究與創新局Dr. Widodo Pranowo研究員也將發表該國區域合作計畫,同時越南環境資源部Dr. Nguyen Thanh Thao代理處長及Mr. Trịnh Quang Tú漁業經濟與規劃研究所長也說明如何透過國際組織如亞太經濟合作、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亞海洋協調機構(COBSEA)網絡進行區域治理;泰國海岸資源部Dr. Rachawadee Chantra則將說明海廢溯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生產者責任,鼓勵企業設計更永續和可回收之產品等。
      管碧玲主任委員補充,日前海巡署在馬祖東莒海域撈到19個標示燈,4具流刺網,上面都沒有看到任何標示,這是產業端跟使用端皆須落實實名制的責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進行管理,這也是國際趨勢。藉由這次會議,我們可以向國際推廣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的實踐。管碧玲主任委員解釋,為彰顯「海廢循環經濟」理念及「海廢再生聯盟」,特別舉辦海廢時尚走秀活動,為明(20)日即將舉行「APEC海洋廢棄物區域治理研習營」熱身。邀請我國設計新創公司採用台灣在地研發的海毛紗(Seawool),創作出高附加價值的設計款服飾,這種布料主要來自回收寶特瓶以及廢棄牡蠣殼,藉此發掘更多海廢再生材料應用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也倡導從日常生活中「減塑」的重要性。

      管碧玲主任委員進一步說明,本次走秀的模特兒,是由六位「素人」擔綱演出-除了湛藍海洋聯盟、點點塑等青年新創團隊的私部門夥伴,也包含了4位海巡署弟兄姊妹,在這邊要替他們討個掌聲;大家知道海巡署是國安機關,積極保護國境安全及預防走私偷渡,其實他們也是海洋保育機關,包含最近大家熟知的天使輪事件,也是海巡同仁不分晝夜進行監測及處理油污,對於海洋廢棄物清理、鯨豚觀察、擱淺及海龜救援,海巡同仁也都當仁不讓,十分令人敬佩。
      海洋無國界,海洋廢棄物治理也不應分你我,海洋委員會將繼續透過APEC平台展現海洋科技實力,並推動打造印太區域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擔任區域倡議提出者,也致力達成我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轉型資源全循環,邁向零廢棄時代」的願景。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拜會海委會管碧玲主委盼持續深化台美海洋事務合作

112/8/2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今(25)日會見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專家學者訪團,雙方針對海域安全及退伍軍人研究員計畫(VFP)等議題進行廣泛交流。管主委致詞時首先歡迎訪團蒞臨,胡佛研究所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智庫之一,也是台海局勢研究的權威;近來威權主義擴張,中國持續影響區域和平及穩定,造成海峽兩岸關係緊張升溫,海委會及所屬機關(構)肩負著藍色國土執法的責任,海巡署偕同國軍,在第一線日夜守護著台灣。藉由胡佛研究所的研究,更能彰顯出台灣在地理戰略位置上的重要性實不容忽視,呼籲鄰近國家共同維護台海和平及印太區域安全。胡佛研究所訪團團長退伍軍人研究員計畫主任丹尼斯·埃爾森(Denise Elson)女士說明,胡佛研究所自2021年起成立「退伍軍人研究員計畫」,希能延續胡佛研究所的傳統,致力於實踐全球自由民主的願景,鼓勵退伍軍人發揮所長提出總整計畫(capstone project),運用史丹福大學豐富的資源,進一步貢獻於社區及社會,並將觸角延伸到國際。每屆退伍軍人研究員都會安排拜訪國際情勢變化中重要的國家,於是今年安排訪問台灣,此行也是計畫中重要的一環。埃爾森女士特別強調,這次來訪也親身見證台灣的美麗以及台灣人民的良善。胡佛研究所來訪成員也針對中國違法抽砂行為及日本排放核廢水等議題表達高度關切,並與我方交換意見。管主委表示,中國違法抽砂已對我國海底地形及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傷害,除了修法加重違法行為之處罰外,也要求中國應遵守國際建制,並呼籲國際社會重視此一破壞海洋環境之議題。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海委會參與原能會主導之跨部會團隊已超前部署,海委會持續由海保署、國海院及海巡署進行海水及魚種取樣及監測,之前並偕同相關團隊赴日本瞭解核廢水排放之相關作業情形,希將此議題回歸專業而非政治討論。近年來台美關係達到歷史高點,包含美國通過許多支持台灣的法案,「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也在近日簽署,管主委盼在日趨緊密的台美關係之中,胡佛研究所持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衷心期待台美雙方能持續深化在海洋事務上的合作。

第四屆國家海洋日邀您一同聆聽大翅鯨在海洋星球的樂音

112/6/9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期3天的國家海洋日活動將在明(10)日於海音館來到活動的最高潮,海洋委員會首度以聲音的角度分享海洋之美,邀請青春洋溢的樂團,搭配聲光四射的絢麗舞臺,還有充滿海洋氣息的歌曲,等著你一起來嗨一夏。你聽過大翅鯨的歌聲嗎?每年冬末春初,乘著黑潮回來的大翅鯨們會游經臺灣海域,用低沉起伏的鳴唱,組成悠揚的樂章,如同奏鳴曲般在溫暖的海域迴盪。那些歌曲有時是保衛疆域的戰歌,有時是空虛寂寞的喟嘆,有時是呼朋引伴的呼喚,牠們豐富多情的吟詠,唱出了海洋之心的流轉。大翅鯨的演唱會可遇不可求,為了讓更多人能聽到海洋之音,海洋委員會特別邀請了與海洋有密切關連的歌手與樂團,透過不同的嗓音、詞曲、曲風與詮釋,除了展現海海人生的百態,剛柔並濟的特質,在樂聲響起的同時,也為大翅鯨傳達重視海洋的心聲。壓軸的海洋音樂會由創作才女吳汶芳、排灣美聲戴曉君、金曲女力孫盛希、超人氣男團Ozone與超人氣樂團理想混蛋等接力開唱。讓我們隨著吳汶芳的歌聲喚起對海洋的記憶,與戴曉君一起跨越島嶼的阻隔,跟著孫盛希、Ozone和理想混蛋樂團的節奏,一起感受海洋浪潮。這場萬眾期待的音樂會,在5月27日開放索票不到3分鐘,逾2500張的票卷就被守在螢幕前想要與海同唱的民眾索取一空,沒搶到票的民眾也不要感到失望,現場有精彩刺激的海安演習和獎品豐富的主題展,等待你來挑戰闖關拿好禮。想要看到大翅鯨的縱然一躍嗎?想要聽到船舶長鳴的汽笛聲嗎?想要感受演習砲火的震撼嗎?想要跟樂團一起大合唱嗎?6月10日海洋日活動等著你!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三讀通過

管碧玲:協調整合產業發展問題 守護海洋永續目標

112/5/26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今(26)日經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透過具有整合規範效力之專法,將有助於在環境永續發展前提下,健全海洋產業發展環境,達成政策統合及事務協調之效。對此,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特別感謝行政院、立法院朝野黨團的協助與支持,讓本條例於立法院本會期結束前能順利完成三讀,待總統公告後,各界殷殷期盼的《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即可公布施行。

      管碧玲於今年1月31日宣誓上任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首日,即向行政院積極爭取將本條例儘速排入院會討論,院會通過後旋即送請立法院審議,以加速海洋相關法制立法進程,強化國家海洋治理。海委會於107年設立,初期各項法令尚未完備,成立以來歷任主委陸續制定《海洋基本法》及編纂《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以作為海洋法治之導引,也積極著手制定本條例等相關法律。

      本條例於108年起草,在歷經產、官、學、研及公民團體的共同努力下,始能今日順利完成立法。本條例是管碧玲上任以來,繼《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及《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後所通過的第三部法案,也是首部法律制定案,她特別感謝社會各界這段期間給予海委會各種協助與支持。

     管碧玲表示,本條例共計16條,目的在統合各部會推動海洋產業之力量,明確海洋產業類別與機關權責,讓政府各部門都能各司其職,有效輔導所屬產業從業人員及促進其發展,同時要求海委會定期檢視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補助海洋產業之規定與執行情形,並強調政府機關對產業之補助須顧及海洋永續發展之價值。

     為利本條例通過後能順利推展,海委會已啟動整合全國海洋資訊調查工作,積極打造國家海洋資料庫及共享平台,提供海洋產業基礎數據資訊,全力協助產學研等發展規劃所需,以「海洋保育價值」統合「海洋產業發展」的介面,協調整合產業發展所遭遇的種種問題,守護海洋永續的目標,並偕同海洋相關之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完善各面向的配套措施,為我國海洋產業之布局與發展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管碧玲特別在其FB粉絲專頁貼文表示,本條例第10條規定中,「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的就是各部會;而海委會就是「中央主管機關」,根據這條規定:海委會可以定期檢視各部會的輔導與獎、補助措施的內容,以確保海洋生態受到保護。第十條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就下列事項,對海洋事業給予適當之輔導、協助、獎勵或補助:一、創新海洋產業。

二、異業互助合作。

三、建立自有品牌、為拓展國際市場而進行國際合作交流及參與國內外競賽或會展。

四、促進投資招商。

五、培植專業人才。

六、產學合作、創業育成及輔導。

七、促進漁業永續經營。

八、海洋產業群聚。

九、蒐集海洋產業及市場資訊。

十、推展海洋產業研發、生產、行銷、推廣及授權等產業活動。

十一、其他有關促進海洋產業發展之事項。前項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定輔導、協助、獎勵或補助之對象、資格條件、審核基準、申請程序、獎助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期檢視。

海洋委員會將於5月31日舉辦「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

112/5/24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瞭解抽砂活動對海域環境造成的影響,海洋委員會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合作,將於112年5月31日假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前瞻廳,舉辦「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期透過與國內外學者專家的深度對談與交流,共同研討抽砂活動對海洋環境、生物及資源之衝擊。
      本次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美國CSIS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Gregory Poling主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研究員、Danareksa國營智庫Rima Prama Artha 首席經濟學家、日本早稻田大學瀨田真副教授、橋頭地檢署謝肇晶襄閱主任檢察官及南投地方檢察署黃元冠檢察長等6位主講人,針對「國際觀點與區域國家共同遏阻抽砂之展望」、「抽砂對海洋環境、資源之衝擊及對策」、「抽砂之法律與執法問題及其因應策略」等3項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就自身專業經驗分享。

      為使與會人員就抽砂對海洋環境之影響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同時邀請菲律賓海巡署Johonsan Fabilane上校、印尼大學法學院Arie Afriansyah副教授、馬來亞大學法學院Su Wai Mon 高級講師及國內海洋保育、海洋法政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共同與談,進而掌握國際間對於此議題的最新觀點與意見,屆時歡迎各界踴躍參與。

「海洋星球 躍升主流」管碧玲預告:第四屆國家海洋日活動,6月8日起在高雄舉辦

112/5/23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星球 躍升主流」主題發想源起

      海洋委員會於112年5月23日假亞灣新創園舉辦「第四屆國家海洋日活動發布會」,由主任委員管碧玲主持,預告將於112年6月8日至10日於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海音館舉辦「第四屆國家海洋日活動」。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臺灣是海洋國家,海洋就寫在臺灣人的DNA裡,海洋占地球72%的面積,這是以陸地為本的視角所見,但從宇宙的角度來看,孕育生命的正是海洋為主所構成的星球,海洋也是地球萬物生命的母親,守護海洋是人類責無旁貸的重要使命。
     管碧玲說明,聯合國自2009年起指定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我國在2019年制定《海洋基本法》,將每年的6月8日訂定為「國家海洋日」。今年,聯合國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Planet Ocean: Tides are changing」,其中有兩個涵義,第一是潮流在變,海洋正是海洋星球中的主流,這就是新的潮流!第二是我們要注意警惕自己,朝汐在變化,再不保護海洋,我們的生命也將隨之而變。所以海委會將第四屆國家海洋日的主題設定為「海洋星球 躍升主流」,正與聯合國世界海洋日的主題高度連結及呼應,呼籲大家正視轉變中的海洋環境與生態問題,期許在座海委會的同仁及相關地方政府的夥伴能夠一起展現決心,攜手努力讓保護海洋的信念躍升成為台灣的主流價值所在。

大翅鯨讓戴曉君大吸睛! 主視覺「躍起的大翅鯨+旭日上升」 

      管碧玲也為本屆國家海洋日的主視覺「躍起的大翅鯨+旭日上升」圖樣揭幕啟用。她表示,每年冬末春初,大翅鯨會沿黑潮往北游經臺灣,附近海域都有目擊報告,會選用大翅鯨為主視覺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超長的胸鰭儼然翅膀,可達體長的三分之一,蓄勢飛翔;第二是成年雄鯨吟唱優美的鯨歌複雜多樣,曲目不同,可謂是海洋中的歌手,也是吟唱詩人!

     管碧玲說,這也跟本次海洋日活動的音樂會內容貼合,特別是與現場原民歌手戴曉君的歌喉一樣,聲聲散發著對生命奧妙的省思與感動;第三是躍升海面,重擊海浪的姿態深植人心,再加上旭日初升的背景,象徵著海洋強勁的生命力,愉悅美好彷彿於躍起海面的瞬息間定格,所以海委會選擇大翅鯨來做第四屆國家海洋日的代言人,保護海洋的意識,就是要躍升台灣的價值主流!

海洋法治新紀元

      管碧玲強調,今年國家海洋日「海洋星球 躍升主流」與大翅鯨躍升海面的主視覺意象,在當代背景下更有其意涵,此呼應了海洋法治向前走:藉由海洋保育署的努力,《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正案已三讀通過,這一次「殺氣很重」的修法,不僅重罰、嚴懲,也包含溯源預防、遏止污染,自此建立海洋保護的里程碑,因此可以預告潔淨海洋的元年就要開始,同仁必須更加努力。此外,因應「海洋保育法草案」的推動,海委會也邀集22家離岸風電業者實施座談,海域空間的多元利用本就存在各種衝突,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不可預測的未來,無論是劃設海洋庇護區與宣告禁限制行為,「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存在並非要滅絕產業,而是要在有效可行的法律規制之下尋求共識,這是「海洋保育法草案」很重要的任務之一。

      管碧玲表示,這一切必須奠基在「海洋保育法草案」的立法通過,而立法通過的前提又得仰賴所有對海洋有多元價值利用的群體,必須成為夥伴,一起來保護海洋,在彼此的衝突與激盪間,共同為台灣海洋永續發展,建立一套嶄新秩序。有關學界的溝通也已經展開,雖然短期間絕對理想的法制標準尚未達成,但是可以接受務實可行的立法版本,為海洋保育踏出穩健的一步。最後是環保團體的溝通,海委會願意不斷地努力奮鬥,期待一步一步地邁進,希望雖非絕對理想,但是能結合現況與各界共識的海洋保育法,能夠在一次次與各界深刻的溝通中逐步催生。

第四屆國家海洋日活動超多元!

      此次的發布會中,先期展出海巡署科技偵蒐裝備、海洋保育署海廢再生製品、國家海洋研究院海洋資料庫及GoOcean平台等,並邀請創作歌手戴曉君擔任海洋音樂大使到場獻唱,管碧玲表示,6月8日至10日在高雄市流行音樂中心海音館將舉辦海洋主題展,包括「親子共遊」、「互動體驗」、「便民服務」、「環境保護」、「科技治理」、「海巡裝備」及「海洋書刊」等7大展區共54攤,還有1萬份紀念品,希望大家儘早進場。

      海委會表示,6月10日並將舉辦「海洋星球 躍升主流」音樂會,最強卡司陣容包含排灣美聲戴曉君、創作才女吳汶芳、金曲女力孫盛希、超人氣男團Ozone、超人氣樂團理想混蛋等藝人輪番上陣!5月27日中午12時將開放民眾音樂會免費索票。2年1度的「海安演習」將於6月10日於海音館旁碼頭呈現在大家面前,演習結束後至6月11日也會開放海巡艦讓大家參觀。

      海委會特別表示,本屆活動機會難得,好看好玩又有知識性,歡迎大家相約到高雄,參加國家海洋日活動,一起來親海、知海、愛海。更多相關活動內容可至第四屆國家海洋日官方活動網站查詢(https://nationaloceansday4th-oac.com/)。

支持推動國家海洋能發展攜手民間共為永續淨零努力


112/5/9 陳麗君/高雄報導

  「臺灣海洋能發展協會」莊閔傑理事長,以及致力海洋能源發展之企業-富連海能源科技韓志翔總經理、台灣明耐洋流設備陳勇隆專案經理、太平洋電線電纜邱孝賢董事、楷玟國際實業有限公司蔡源楨總經理一行,今(9)日拜會海洋委員會,由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接見,盼與海洋委員會在海洋能源運用及相關產業發展強化交流與合作。

    海洋委員會洪文玲政務副主任委員表示,海洋能是新興發電技術,有眾多形式,如:波浪能、潮汐能、海流能、鹽差能和溫差能等。臺灣四面環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海洋能也是我國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現有前瞻能源關鍵戰略3大領域之一。本會國家海洋研究院自109年起,就積極投入洋流能關鍵技術開發與發展,目前已經完成20kW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開發與組裝、錨碇系統設計,以及實海錨碇發電測試,也正朝向提升百瓩黑潮發電商轉原型機之佈放性、可靠性及耐久性,擴大發電能力、建置商轉發電廠運營可行模式,並連結本土洋流能產業供應鏈之全國產化為目標。
    本次海洋能協會等關心產業及技術發展的團體,提出擴大海洋能關鍵技術落地、測試場域申辦、鼓勵業者投入的措施、海洋能多元運用與海洋人力資源培育等多項議題,以及希本會建立與各主管機關之協調機制以支持產業發展,與本會充分討論及交換意見。本會、國海院及海保署皆與協會建立窗口保持聯繫,並將測試場域申請、產業進程、海域基礎資訊、及關鍵技術等項目進行盤點與持續交流,俾能使臺灣的海洋能源技術獲得領先和發展優勢,為海洋的未來及永續共盡心力!

「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三讀

112/5/2 陳麗君/高雄報導

管碧玲:5項重大變革感謝行政、立法二院全力協助與支持立法院院會於今(2)日三讀通過「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案,除強化海巡機關執法規範及保障民眾權益外,更使海巡人員得據以落實依法行政及提升施政效益。對此,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感謝立法院全體委員及朝野黨團的協助與支持。管碧玲於今年1月31日上任首日即視察海巡署,並承諾要努力改善海巡同仁之「工具環境」、「執法環境」及「待遇環境」,以保障海巡同仁的安全。在她帶領及同仁共同努力下,積極與行政院、立法院充分溝通,上任不到100天(92天)就交出首張法制成績單,完成「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讓海洋執法者得合法行使公權力而無後顧之憂,充分展現守護藍色國土的決心。「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自92年公布迄今未曾修正,考量社會環境已今非昔比,海委會108年啟動修法作業,對於器械使用不合時宜之處,經參酌海巡實務需要及111年10月19日公布修正之「警械使用條例」相關條文,進行全盤檢討修正,經行政院於112年3月30日送請立法院審議,今由立法院審竣。管碧玲強調,這次修法有5項重大變革:增加器械使用彈性海巡人員執行職務,無法有效使用器械時,得使用其他足以達成目的之物品,該物品於使用時視為器械,以符合勤務實際需要。使用槍械逕行射擊時機明確化為保障自身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危急情形,海巡人員得不經鳴槍警告,使用槍械逕行射擊。明確用砲認定權責定明得使用砲之重大犯罪態樣,並將認定用砲權責修正為海巡署署長,但遭受武力危害或脅迫,於情況急迫或無法有效通聯時,得由現場最高指揮官認定。設置「器械使用調查小組」為釐清海巡人員使用器械的妥適性及適法性,由海委會遴聘相關機關(構)代表及專家學者組成調查小組,調查海巡人員使用器械致人死亡或重傷的爭議案件,以協助釐清真相,保障當事人權益。器械賠償回歸國賠機制針對海巡人員違反器械使用規定侵害民眾權益,適用國家賠償機制,由國家負責海巡人員執勤責任;另刪除現行之損害賠償及損失補償定額機制,以保障民眾權益。管碧玲表示,將儘速研擬相關子法與配套措施,並強化海巡人員教育訓練,提升海上「三安(國安、治安、平安)」的執行效能,以更加展現捍衛國家安全、維護海上治安及保護國人平安之工作成效。她也特別感謝行政院長官的大力支持,以及立法院老同事不分黨派對海巡的全力相挺。

海洋委員會歡慶五週年

管碧玲:「樸實無華,埋頭苦幹!過去未來皆如此!」

112/4/28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自107年4月28日成立迄今已屆滿5週年,為向國人報告歷來施政成果,管碧玲親自主持成立五週年施政成效記者會,她致詞時特別感謝社會大眾對於海洋事務的關心及支持,並進一步說明「三安、四海」之內涵,期望在原有基礎下發展,推動海洋事務健全發展,努力做好機關海洋政策協調、規劃與整合的角色。

     管碧玲表示,政府為綜理海洋事務之橫向協調功能,加強海洋政策之規劃及落實推動,行政院組織法第4條明定設立海洋委員會。管碧玲接著說,她自今年1月底接任海委會主委,帶領這個1萬多人的團隊,心中感到充滿挑戰,雖然過去長年關心海洋事務發展,但是真正要捲起袖子,「撩落去」,需要更加努力。海委會雖然是個新機關,但這五年來,在歷任主委成功的領導和大家的努力下,肩負「三安四海」的責任,用最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捉襟見肘中,為守護海洋無怨無悔。

     此外,管碧玲提及她多次提到「三安四海」,用它來介紹、說明海委會的業務範疇。三安是海巡署勞苦功高的職責,他們每天應處中國大陸灰色地帶戰略的動作,做平戰轉換的準備,守護海彊,這是國安;他們風裡來浪裡去,在海上查緝各種違法、犯罪,這是治安;他們護漁、救援、救災,也在守護人民平安。國安、治安、平安,海巡弟兄姊妹一天24小時,在保護2,300萬同胞可以安居樂業。

     至於四海,是海委會確保海洋永續發展的業務範疇,包含海洋污染防治、海洋廢棄物治理、海洋生態保育和海洋產業發展,諸種業務多元繁重,五年來,在大家的努力下,建立了一個有效的政策架構,在缺乏完整的法律工具和有限的資源下,扮演著海洋永續守護者的角色。

     管碧玲特別表示,這次海委會用記者會的形式過生日,主要是為了彰顯對海洋的責任感和謙卑,所以用最真實的簡報回顧這五年以來機關的努力成果,而非以華麗的活動包裝,這也是她就任不到100天的感受,海委會的個性就是樸實無華、埋頭苦幹!過去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最後,管碧玲提到臺灣四面環海,是個十足的海洋國家,與海洋的連結相當密切,由於海洋不僅可調節氣候,孕育各種海洋生物,更是人類重要活動場域。因此,珍愛及守護海洋,將是海洋委員會對國人不變的承諾。有鑑於海洋事務經緯萬端,且多屬複合型事務,非單一機關可以獨力完成,需要跨機關合作,未來海委會將依據組織法所賦予之職能及任務,扮演好政策整合平台角色,把分散各部會掌理的海洋事務加以協調、規劃與整合,藉此發揮政府的機動性及一致性,讓中央與地方政府能夠建立夥伴關係,通力合作,為推動海洋事務之健全發展而共同努力。


海委會與青年學子對話,海洋治理三進化

112/4/24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與國家發展委員會、美國在台協會攜手推廣打造一系列海洋青年活動,以增進青年海洋素養、海洋科學及雙語教育為主題,今(24)日於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特別舉辦「海洋委員會與青年學子對話活動」,將海洋治理及教育推廣朝「科技化、國際化、公民化」目標推進,並加強臺灣團隊與國際間青年學子的對話連結,透過發現認識自身所處的海洋環境問題,團隊協力提出解方進而互相學習。

    海洋委員會管主委開幕致詞時表示,今日參與青年對話活動的青年,來自於入選本會「2023臺灣海洋國際青年論壇」的決選提案團隊,今年共有來自22國家、252人、計62組團隊報名提案,今日參加的各組在眾多競爭選手中脫穎而出,對於入選團隊積極關心海洋、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承擔參與守護海洋的行列,感到特別欣慰與讚賞;對於特別可行之提案計畫,主委也特別提醒施政團隊能協助給予最大的資源挹注,讓國內新創海洋團隊能協力加乘政府施政效能。
    管主委另表示,海洋事務多元龐雜,涵蓋環境、科技、污染、保育、科學研究、漁業等面向,因此健全海洋法制,才能夠持續發展我國海洋事務,海委會也正一步一步推動進程,並與社會大眾進行法案溝通協商。如上週(4/20)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才審竣「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進一步賦予海委會對海洋環境的管理效能,並讓海洋執法者合法行使公權力無後顧之憂。但保護我們的海洋與資源,需要公私部門共同合作努力,政府透過建立法制逐步落實海洋政策的進程中,「公民參與」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來發揮集體智慧的最大效益。

    她特別讚揚年輕世代是最有創意、最有勇氣嘗試新事物的一群人,參賽者的創意發想讓我們看到年輕人沒有侷限,敢於挑戰問題,她也期許未來,每個人的創新精神都能夠延續,看到了問題,運用智慧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大家共同來努力,讓我們的海洋更美好。

2023海洋教育嘉年華逗陣去澎湖,相約愛海洋


112/4/2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2023海洋教育嘉年華,4月20日在澎湖觀音亭和澎湖海上國際花火節一起盛大開幕囉!由管碧玲主任委員及陳光復縣長共同主持開幕儀式,現場的來賓包含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會黃東偉分會長、立法委員趙天麟、王定宇、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前新竹市議員李妍慧等人。
海洋教育嘉年華是海洋委員會結合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以及教育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策劃的年度海洋巡迴教育活動,首場開幕特別選在離島、結合花火節,以及擁有雙心石滬、奎壁山摩西分海、玄武岩等絕美的自然景觀且海洋生態環境豐富的澎湖辦理。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在開幕典禮致詞時表示,今日是農曆三月一日,恰逢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春天的穀物生長,就是需要一場及時雨。今晚下的這場春雨,正好象徵著澎湖是蒙福的縣市,不僅是順遇得時,還能風調雨順。此外,管碧玲也祝福現場的朋友都能得天庇佑,遇水則發。此外,管碧玲也提及各界關心的海洋污染防治法,經過不斷的溝通及努力,終於在今日通過內政委員會的審查!期許現場的眾人在心想事成之餘,也不要忘記愛護海洋。

臺灣是個美麗的海洋國家,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更蘊含多元豐富的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委員會一直致力於海洋永續發展及生態環境維護,並希望將相關知識以寓教於樂的簡易教具傳播給社會大眾。本次活動展出好玩且高互動性的體驗教具,包含「波浪發電」、「洋流發電」、「海洋深層水」、「離岸風電VR體驗」、「找回海洋顏色」、「海洋保衛戰」(含海廢知識)及「行動愛海洋」等目前最夯的海洋資源及環境主題,讓民眾透過動手體驗、互動遊戲,輕鬆學習海洋知識!各位大朋友、小朋友想要「親近海洋」、更加「了解海洋」、學習「愛護海洋」,就一定不能錯過這次在「澎湖」舉辦的活動,歡迎大家一起「逗陣去澎湖,相約愛海洋」唷!相關活動地點、期間如下:活動地點:澎湖縣馬公市觀音亭園區活動日期:4月20日(星期四) 14:00-21:004月21日(星期五) 09:00-16:004月24日(星期一) 14:00-21:00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竣「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管碧玲:感謝內政委員會委員協助與支持

112/4/20 陳麗君/高雄報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於今(20)日審議行政院提送之「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針對「海洋污染防治法」,將「補助及獎勵海洋污染防治研究及技術開發」納入海洋污染防治基金用途等補充,以及罰則略作調整後,全案審竣,將送黨團協商;「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對於用砲認定權責有所討論,並經全案審竣,逕付二讀。海委會感謝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的協助,期望能速通過該二修正案並致力落實各項工作。

     海委會表示,近年國際海事組織針對海洋污染防治議題有廣泛且深入討論,相關涉海規範實有必要反映國際趨勢及環境保護需求。

    「海洋污染防治法」現行條文共61條,修正草案共69條,除中央主管機關及權責變更等事項,本次修法重點包括充實財源、強化工具、公民參與及國際接軌等「四大目標」,以及「設置海污基金、強化污染的管理、全面提升罰則、建立吹哨者制度及接軌國際」五大主軸,以全面完備海洋環境維護法制。「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之修正,除強化海巡機關執法規範及保障民眾權益外,更使海巡人員得據以依法使用器械,落實依法行政及提升施政效益。現行條文共17條,修正草案共19條,本次修法重點包括「增加器械使用彈性」、「逕行射擊時機明確化」、「明確用砲認定權責」、「設立公正調查機制」、「器械賠償回歸國賠機制」等,讓海洋執法者合法行使公權力無後顧之憂,強化維護我國海域及海岸秩序、保護海洋環境的能力。

    「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修正草案今獲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竣,委員們並提醒海委會儘速研擬相關子法與配套措施等。對此,海委會管碧玲主委特別感謝內政委員會莊召委及相關提案委員的建議與協助,海委會將依據草案內容,儘速完成子法與配套措施的研擬,以強化執法量能,落實海洋環境保護。

海洋委員會新任主委管碧玲展現海洋治理行動力 務求海洋三法速立法並持續守護藍色國土

112/1/3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推動海洋三法、守護海域治安刻不容緩,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今(31)日結束就職典禮,隨即向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何佩珊政務副秘書長報告海洋三法推動進度及困境,同時拜訪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尋求立法支持;並前往海巡署進行視導及聆聽業務報告,展現無縫銜接、全力以赴推動海洋治理之決心與行動力。

管碧玲主委強調,《海洋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海洋保育法草案》及《海洋污染防治法修正草案》先後於109年1月、7月及110年11月陳報行政院審議,業經政務委員召開審查會議審查完竣。此三法亟待行政院院會通過後,即可送立法院進行法案三讀。管主委期待在行政院的支持下,加速三法進程,以深化海洋政策方針及海洋治理事務之推展。
管主委視察海巡署時亦指出,期許海委會成為一個互相學習的團隊,尤其海巡署同仁在其中更是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管主委並承諾,將持續藉由行政及法制上的推動,努力改善海巡同仁在「工具環境」、「執法環境」及「待遇環境」所面臨的困難及不足,保障海巡同仁的安全,才能保衛2300萬的國人,展現守護藍色國土的決心。


前進海洋驛站 培育導覽人才臺灣海洋文化解說志工及種子教師營隊開訓

111/08/16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培訓具備海洋文化知能的導覽人才,海洋委員會111年「臺灣海洋文化解說志工及種子教師培訓營」第一梯次於海洋史重鎮淡水啟動,自8月16日開跑,為期3天,參加者為有志投身海洋文教的志工與教師,藉由臺灣海洋史、在地海洋文化脈絡、水下文化資產與南島文化等主題講座,結合海洋驛站、十三行博物館及文化景觀實地參訪,引導學員從海洋角度深度了解聚落與城市的發展,共有40位學員參訓。

    今年在「行政院文化會報跨部會專案推動合作計畫」的持續支持下,海洋委員會分別在臺北、基隆各舉辦1場為期3天2夜的培訓課程,以海洋驛站為中心,帶領學員走訪周邊海洋歷史現場,輔以課程講授,並由學員親自上陣實習解說,實際操作推廣企劃及導覽手法,讓來自產、官、學、研等不同領域的學員彼此切磋,討論如何從更多元的方向推動海洋文化社會教育,深化學員海洋文化思維。
     為鼓勵民眾親海,海洋委員會自去年起,以海巡署站點於全臺設置12處海洋驛站,此次志工與教師的培訓,將透過海洋文史走讀與導覽解說的訓練課程,強化參訓學員的海洋文化知能。海洋委員會表示,臺灣的近代史與海洋密不可分,更在大航海時代躍上國際舞臺,滬尾既是航路中繼,開港通商後更成輻輳之地,因此,海洋委員會以新北作為111年「臺灣海洋文化解說志工及種子教師培訓營」開場,期能讓參訓學員收穫滿滿,並繼續投入海洋文教深耕,帶動全民參與海洋意識建構。

海洋委員會與國立東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共創台灣海洋事務合作

111/05/25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提升海洋相關領域應處能力,落實國家海洋相關政策,海洋委員會於今(5月25)日與國立東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並就海洋水質監測、海洋菌種、海洋深層水研究與應用等海洋相關領域合作事宜交換意見,盼藉由結合學校與行政機關的能量,共同推動海洋事務合作,提升我國海洋相關領域的應處能力。
      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表示,海洋委員會自107年4月成立以來,積極投入各項海洋事務工作,包含海洋法制的建構、海洋產業的振興及海洋文化的型塑,並陸續於108年頒訂海洋基本法,109年通過「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作為我國推動整體海洋政策之藍圖,行政院從109年起推動「向海致敬」政策,利用「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責任」等五大政策主軸,使我國海域達到「原則開放、有效管理」目標,海洋新興產業及各領域海洋事務已日漸多元。
      東華大學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設立海洋科學學院,培育海洋生物生態及生技產業之研究人才,該校藉由地利之便發展臺灣東部與海洋相關的研究,包括海洋生態、海洋能源發展與運用、深層海水應用等研究面向,期盼透過這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互相分享相關資源及交流合作。  蔡副主任委員進一步表示,海洋事務經緯萬端,涉及層面廣泛多元,需具備跨域能力,始得妥處各類複雜議題,未來將與國立東華大學保持密切聯繫,務實推動各領域合作。

小琉球海域空間及生態承載量之合宜規劃與設定海委會邀權責機關共尋解方

111/05/19 陳麗君/高雄報導  

       小琉球周邊海域目前同時存在觀光遊憩、傳統漁業、生態保育等海域空間重疊使用之問題,為了找出解方,海洋委員會特於5月19日邀請各權管機關赴小琉球開會研商,會中獲致由觀光局及屏東縣政府分別就遊憩產業及漁業產業成立權益關係人之小平台會議,討論擬定空間配置之初步方案,嗣再透過海委會所搭建跨領域之大平台協調機制,討論出兼顧多方權益的合宜海域空間規劃方案。此外,有關遊客爆量的管理層面,海委會也具體建議擴大保育區範圍,並儘速訂定遊憩承載量及監測指標,以及規範登島遊客總量管制等短中長期措施。        海委會表示,有感於後疫情時代,民眾對海洋觀光遊憩之需求快速成長,尤其是小琉球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及不受季節性限制之特性,大量的遊憩人潮湧入,已對海洋環境及生態造成衝擊。再加上當地傳統漁業的作業需求與新興的海域遊憩活動,共處一海域空間,衍生出產業衝突及安全性等問題。海委會有鑑於此,在去(110)年發布臺灣海洋遊憩永續管理指引後,即將小琉球作為重點輔導區域。此次特別邀集了交通部觀光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漁業署、海保署、海巡署、屏東縣政府、琉球鄉公所等權責單位及琉球區漁會,就小琉球的海域空間利用分配規劃、承載量及監測指標等管理措施進行研商。希透過會議的討論逐步落實臺灣海洋遊憩永續管理指引,有效解決當地生態壓力,並創造漁業與遊憩產業共存共榮的作業空間。特別是立法院莊瑞雄委員對此議題也非常關心,特別指派服務處主任至現場參與討論。
      海委會進一步指出,在海域使用範圍重疊部分,為加速化解漁業及遊憩團體的歧見,會中決議請權責機關各就權管產業或活動使用海域的分區規劃,先由各別產業團體所搭建之小平台進行討論,遊憩活動空間規劃部分,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海域遊憩小平台,漁業作業空間規劃則由屏東縣政府成立漁業及保育小平台,並於一個月內啟動,各就其空間配置規劃凝聚共識並提出方案。另海委會勇於承擔,負責成立跨機關、跨領域之溝通協調大平台討論機制,依各小平台所提方案,進行相容性或排他性管理措施之研商,以儘速調整及優化海域區劃的管理對策。
      另外考量旅遊旺季暴增的遊客人潮對小琉球潮間帶海洋生態的衝擊,會中交通部觀光局及屏東縣政府對海委會所提短期內採行擴大保護區範圍、設定承載量與監測指標、周邊海域遊憩分區規劃、設置友善步道、海域水質長期監測、規劃陸域景點以分散海域遊憩壓力、淡旺季分流;長期規劃收費制度、登島遊客總量管制等各項管理措施,亦表達肯定之意,後續亦會與權益關係人充分溝通後,擬定管理方案,逐步推動落實。 

      海委會最後表示,期望藉此溝通協調平臺的建立,分享各別產業的需求經驗,深化交流、化解歧見,共同為琉球地區海洋事務努力,並在兼顧海洋生態的同時,達成漁業及遊憩產業共存共榮之永續發展目標。

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小野一彥所長拜會海洋委員會李仲威主任委員,共允深化台日友好關係

111/04/30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小野一彥所長昨(29)日拜會海洋委員會,雙方就海洋政策、環境、產業、科研等議題進行交流。

     海洋委員會李仲威主任委員表示,恭喜小野所長就任,日本無論是在海洋政策、制度等領域,有諸多值得我國借鏡與交流之處,海洋委員會現已與日本有關單位建立海域安全、海洋環境、海洋科研的合作實績,合作關係緊密,藉由本會第一個設立於高雄的中央部會的地利之便,相信未來與「好鄰居」日台交流協會高雄所在台日友好基礎上持續深化合作。
     海洋委員會李仲威主任委員另表示,這兩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實質活動皆告暫停,期盼在邊境管制開放之際,雙方能夠藉由各項實質交流活動來深化台日雙邊情誼。

海洋委員會周美伍副主委與索馬利蘭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部長瑞格薩訪團會晤,推動海巡與海事合作

111/02/1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副主委(兼任海巡署長)周美伍今(11)日與索馬利蘭共和國外交暨國際合作部長瑞格薩(H.E. Essa Kayd Mohamud Raagsale)訪團進行會晤,雙方於會中就推動海巡與海事合作交換意見,盼未來保持合作,深化台索關係。
      周美伍副主任委員表示,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負責海上安全事務,執行海上執法、漁業保護、搜救、海洋事務和海洋保護等核心任務。我們期待與索馬利蘭在海巡與海事合作建立緊密的關係,希望未來共同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

      瑞格薩部長表示台灣是索國重要的合作夥伴,台灣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擁有豐富犯罪打擊、海域執法經驗,期盼未來能持續深化台索關係。

      周美伍副主任委員進一步說明,未來台索可就海巡訓練資源、海巡相關演練進行合作,不定期辦理雙方海巡機關交流,透過互訪增進雙方理解互信,並就雙方實務單位交流探詢深化合作可能。


嶼海共榮,生生不息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機關(構)報告施政成效

111/01/18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以下簡稱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於本(18)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向全民報告110年度於海洋施政之豐碩成效。

      海洋委員會蔡政務副主任委員清標表示,雖受疫情影響,經採分流、遠距及異地辦公等措施,輔以資訊設備,海洋委員會110年度具體工作仍逐次推展,績效卓著。舉其大者,包括首艘4,000噸級巡防艦(嘉義艦)交船成軍、成立海廢平臺公私協力清除2,061餘公噸海洋廢棄物及推動「國家船模實驗室多功能水槽建置計畫」並報奉行政院核定執行;另依行政院向海致敬開放海洋政策指導,設置12處海洋驛站、開放全國92處釣點,並建置「海域遊憩船舶進出港線上申請系統」等,以提供民眾多元服務,鼓勵民眾親近海洋。
      海洋委員會表示機關設立之目的,係為統合海洋相關政策規劃、協調及推動,並辦理海域與海岸巡防及海洋保育、研究業務等,並依行政院整體施政方針,研訂「海洋法制及海洋政策、海洋潔淨、海洋保育、海域治安、海洋安全與國土維護、海洋科研、海洋產業、海洋文化及國際合作」等工作項目,據以落實推動;另配合行政院政策賡續辦理「向海致敬」等各項工作,積極將臺灣營造成為一個永續發展的海洋國家。
       蔡副主委表示,海洋委員會成立迄今已將屆滿四年,在主任委員李仲威帶領下,落實目標管理,要求所屬機關(構)應訂定年度重點工作項目,並依施政計畫於各領域戮力推展執行,以下謹就各工作項目推動情形,說明如下:
一,    在實踐向海致敬方面,提供便民服務以親近海洋,設置完成「12處海洋驛站」,開放迄今已有4萬多人次到訪;精進「海域遊憩一站式平臺」提供遊艇、獨木舟等線上申請功能,同時開放全國92處釣點等;另協助地方政府開放海洋,已有桃園、宜蘭等縣市完成海域開放公告。

二,   在優化海洋法制方面,持續推動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等立法作業;另配合實需修訂海洋污染防治法,已報請行政院審查,俾完善相關海洋法制。
三,   在落實潔淨海洋方面,執行衛星及無人飛行載具監控海污213天次,執行105處海域水質監測;另舉辦3,852場次淨海活動,招募4,628艘環保艦隊,3,040名潛海戰將,清除2,061公噸海廢,以達潔淨海洋之目標。

四,   在推動海洋保育方面,審核海洋野生動物輸出入案2,164件,遏止外來物種入侵,救援海龜308隻及鯨豚143隻,並公私合作辦理461場宣導友善賞鯨,至少達25,784人次以上;另由海洋保育巡查員辦理103場次海洋保育教育活動。
五,   在堅實海域治安方面,提升進港安檢力度及相關勤務作為,嚴密管制防範非洲豬瘟、COVID-19等疫情傳染。本年度查獲毒品4,310公斤、槍枝56枝、偷渡犯69人、私菸1,239萬餘包、走私農漁畜產品12萬餘公斤;另執行海上救生救難共計337案,搶救120船及665人。

六,   在維護藍色國土方面,執行臺日海域巡護138航次、臺菲海域巡護113航次,及2航次太平洋巡護,計驅離越界陸船2,429艘、扣留34艘、罰鍰4,354萬元、沒入10艘,有效捍衛我國海洋權益。

七,   在發展海洋產業方面,補助地方政府推動海洋資源開發等42項計畫,並辦理「海洋產業推動策略研究」計畫,並與相關部會、地方政府及產業團體進行座談,研擬發展策略。

八,    在推升海洋科研方面,已介接30個政府部會、機關(構)及研究單位共109筆涉海資訊充實海洋資料庫,並投入「洋流能關鍵技術開發與推動」及「執行雲嘉海岸侵退防治研究計畫」等,以累積海洋研究量能。

九,    在厚植海洋文教方面,製作6門海洋數位學習課程,並藉由e等公務園、Youtube頻道等進行傳播;另進行海洋文化資產盤點,開設工作坊、結合在地資源、維護保存用海文化及原民傳統用海權益。

十,   在深化國際合作方面,臺美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合辦「2021臺灣海洋青年論壇活動」等,並與日、美、澳、歐等國充分交流等;另參與亞太經濟合作(APEC)小組會議及參與「第一屆亞太地區世界海洋高峰會」,善盡國際責任及義務。

十一,   在推動國艦國造方面,賡續推動「強化海巡編裝發展方案」及「籌建海巡艦艇發展計畫」汰建各式海巡艦船艇,其中首艘4,000噸級巡防艦已於110年4月29日交船;結合現有資源補足國內所需之船模試驗設施,規劃於高雄市茄萣區興達港建置船模實驗室,並獲行政院核定執行。

      蔡副主委最後表示,海洋委員會於開春之際召開記者會,主要目的在「檢視過去,策進未來」,展望今(111)年,海洋委員會施政重點將秉遵「海洋基本法」及「202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政策目標,推動並健全海洋事務,並發揮政策協調統合之功能,期望能在「生態永續」、「海域安全」、「產業繁榮」的願景下,經營海洋並航向海洋,使臺灣邁向海洋國家之新紀元。


海洋委員會公布火山浮石最新海水檢測宜蘭烏石鼻外海無明顯差異

 111/01/04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去(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

     為瞭解日本小笠原群島海底火山浮石漂流至台灣東部對海域水質影響,海保署分別於110年12月3日在綠島外海、12月2日在台東杉原美麗灣海灘、12月16日在宜蘭烏石鼻外海等3處採海水,檢驗溶氧、pH值、懸浮固體、錳、鋁、鎳等6項;檢驗結果顯示,浮石經過之綠島海域、台東杉原美麗灣海灘及宜蘭烏石鼻外海水體之檢測結果與往常檢測並無明顯差異。
     有關1月4日火山浮石最新動態,自3日11時至今(4)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台東大武海濱公園岸際(約1,00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原綠島西南方距岸1.3浬海面、台東大竹溪出海口、花蓮七腳川溪外海及台東蘭嶼東南方海域所發現之海面浮石,根據國海院高解析海氣象模式及海面漂流路徑模擬技術推估,預估持續受潮流影響沿著台灣東部逐漸移至台灣東北方海域。
     二,   近日澎湖群島及台灣中部岸際陸續發現浮石上岸,根據國海院基於日本及台灣各單位過去透過衛星及船艦所回報之海面浮石位置資訊所進行的浮石漂流模擬,澎湖周遭及台灣西南部以北海域及岸際,未來數日仍持續受到浮石影響。

     三,   國海院持續根據日本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並根據7天期之海氣象環境預測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近期臺灣沿近岸可能受影響之海域,包括台東(含綠島)、花蓮、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北側與屏東東南部等地為主。

     四,   有關浮石漂流軌跡預報,主要受東北季風興起與間歇、台灣周遭海域表面洋流變化以及海面之火山浮石確切位置與面積資訊影響,國海院將持續根據相關實際觀測數據進行預報技術精進。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1/01/02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去(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自1日11時至今(2)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新北台北港北堤岸際(約2,000平方公尺)、彰化大城鄉岸際(約12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原於花蓮七腳川溪外海及台東蘭嶼東南方海域所發現之海面漂流浮石,根據國海院高解析海氣象模式及海面漂流路徑模擬技術推估,海面浮石持續隨著黑潮流向台灣東北部海域。

     二,    近日澎湖群島及台灣中部岸際陸續發現浮石上岸,根據國海院基於日本及台灣各單位過去透過衛星及船艦所回報之海面浮石位置資訊所進行的浮石漂流模擬,澎湖周遭及台灣西南部以北海域及岸際,未來數日持續受到浮石影響。

     三,    國海院持續根據日本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並根據7天期之海氣象環境預測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近期臺灣沿近岸可能受影響之海域,包括花蓮、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北側與屏東東南部等地為主。
     四,    有關浮石漂流軌跡預報,主要受東北季風興起與間歇、台灣周遭海域表面洋流變化以及海面之火山浮石確切位置與面積資訊影響,國海院將持續根據相關實際觀測數據進行預報技術精進。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1/01/0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去(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自去年12月31日11時至今(111)年1月1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台東都蘭鼻岸際(約1,000平方公尺)、新北下罟子岸際(約20平方公尺)、花蓮七腳川溪外0.7浬海面(23-57N、121-37E,約2,40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於花蓮七腳川溪外0.7浬海面,新發現2,400平方公尺之海面漂流浮石,根據國海院高解析海氣象模式及海面漂流路徑模擬技術推估,此處浮石將隨著經由黑潮海流向台灣東北部海域並繞過北邊海域並有逐漸往台灣海峽前進的趨勢。

    二,   近日澎湖本島及其離島岸際陸續發現浮石上岸,根據國海院基於日本及台灣各單位過去透過衛星及船艦所回報之海面浮石位置資訊所進行的浮石漂流模擬,澎湖周遭及台灣中部以北海域及岸際,未來數日將持續受到浮石影響。
      三,   國海院持續根據日本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並根據7天期之海氣象環境預測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近期臺灣沿近岸可能受影響之海域,包括花蓮、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北側與屏東東南部等地為主。

     四,   有關浮石漂流軌跡預報,主要受東北季風興起與間歇、台灣周遭海域表面洋流變化以及海面之火山浮石確切位置與面積資訊影響, 國海院將持續根據相關實際觀測數據進行預報技術精進。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        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
          船舶 注意航安

110/12/3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30日11時至本(31)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至各處,澎湖地區計有鳥嶼國小岸際(約75平方公尺)、竹灣沙灘(約80平方公尺)、成功岸際(約75平方公尺)、小池角岸際(約600平方公尺)、中西涼亭岸際(約15平方公尺)、內垵遊憩區沙灘(約120平方公尺)、石板頭山岸際(約5平方公尺)、龍頭淺灘岸際(約30平方公尺)、員貝嶼岸際(約10平方公尺)等9處,其他尚有台東蘭嶼東南方12浬海面(21-51N、121-41E,約3,200平方公尺)及宜蘭龜山島北岸碼頭岸際(約1,000平方公尺)、宜蘭粉鳥林漁港(約106平方公尺)等3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明(1)日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新增台東蘭嶼東南方12浬,以及原台東蘭嶼東南方29浬海面,分別發現3,200平方公尺及3,000平方公尺之海面漂流浮石,根據國海院高解析海氣象模式及海面漂流路徑模擬技術推估,此二處浮石將向西經過蘭嶼南方海域後匯入黑潮轉向北,經過蘭嶼西側並繼續朝綠島方向前進。

      二,    近二日澎湖本島及其離島岸際陸續發現浮石上岸,又根據國海院基於日本及台灣各單位過去透過衛星及船艦所回報之海面浮石位置資訊所進行的浮石漂流模擬,澎湖周遭海域及岸際,未來數日將持續受到浮石影響。     
     三,    國海院持續匯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資訊,並根據國海院7天期海氣象環境預測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近期臺灣沿近岸可能受影響之海域,包括花蓮、桃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北側與屏東東南部等地為主。

     四 ,   有關浮石漂流軌跡預報,主要受東北季風的興起與間歇、台灣周遭海域表面潮汐與洋流變化,以及對於海面火山浮石位置與面積的掌握等影響,國海院將持續根據相關實際觀測數據進行預報技術精進。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29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自28日11時至本(29)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花蓮港東方距岸約0.9浬(約500平方公尺)、花蓮港區內(約100平方公尺)、澎湖南寮沙灘(約70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明(30)日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新增花蓮海洋公園至花蓮港距岸0.9浬海面,面積約500平方公尺之火山浮石,預估今、明兩日可能受黑潮影響往東北方移動,部分可能於接觸宜蘭海岸。

二,    原屏東楓港漁港距岸西方7浬海面與屏東後灣漁港西方距岸6浬之海面浮石,預估今、明兩日可能受黑潮支流影響,於台灣海峽南部往返移動;   另原花蓮台九線144.6K東方距岸100公尺發現之海面浮石,預估今、明兩日持續受潮流影響移至台灣東北方海域。原移至台灣海峽內之海面浮石,可能受潮流及季風影響持續於台灣海峽內之中部以北往返移動。

 三,    國海院持續根據日本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並根據海氣象環境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臺灣沿近岸可能持續受影響之海域包括東部(屏東、台東、花蓮、宜蘭)、北部(基隆、新北、桃園、新竹、苗栗)、中部(台中、彰化)、西部(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等。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19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自18日11時至今(19)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台東長濱漁港南方距岸50公尺(約300平方公尺)、屏東白沙尾漁港內(約200平方公尺)、屏東小琉球漁福漁港北方岸際(約8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於台東長濱漁港南方距岸50公尺處新發現約300平方公尺之浮石,推測將隨著近岸海流緩步向北移動;另外,於屏東白沙尾漁港內以及屏東小琉球漁福漁港北方岸際新發現之浮石,因港口周邊小尺度的浮石漂流模擬,容易受到數值地形資料解析度之限制而影響模擬正確性,暫無納入模擬。
二,   國家海洋研究持續根據日本JAXA及海巡署所提供之海面浮石分佈,並根據海氣象環境進行浮石漂流模擬,預估臺灣沿近岸可能持續受影響之海域包括東部(屏東、台東、花蓮、宜蘭)、北部(基隆、新北、桃園、新竹、苗栗)、西部(雲林、嘉義、臺南)及澎湖等。此外,台灣海峽北側入口及澎湖南方四島周遭海面,推估亦有浮石持續受季風及洋流影響向南漂移。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1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截至本(15)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台東綠島北方2浬(約3,600平方公尺)、台東成功北方2浬(約6萬平方公尺)、東沙島東南方岸際(約7,800平方公尺)、新北淺水灣西北方1.6浬 (約8,000平方公尺)、台東石雨傘岸際(約5,000平方公尺)、雲林麥寮許厝寮漁港南岸(約25平方公尺)、新北富貴角西北方28浬(約18,000平方公尺)、新北水湳洞漁港港內(約600平方公尺)、新北長潭里港內(約20平方公尺)、花蓮康樂泊區距岸60公尺(約30平方公尺)、宜蘭頭城外4.3浬(約500平方公尺)、新北淡水西方8浬(約50平方公尺)、桃園永安外4.8浬(約100平方公尺)、基隆和平島北方0.9浬(約3,00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明(16)日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原於台灣東北至北部沿海所發現之火山浮石,預估16日散布於西北部海域,部分浮石可能接近台灣北部富貴角至桃園沿岸。

  二  、   原於雲林麥寮港外海所發現之火山浮石,預估16日散布於雲林至台南沿岸與澎湖北部海域,部分浮石可能接近附近沿岸。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13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截至本(13)日11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高雄西子灣南岬頭沙灘(約530平方公尺)、高雄永新灣沙灘(約200平方公尺)、台東七里橋岸際(約300平方公尺)、苗栗西湖溪南岸(約32.5平方公尺)、宜蘭新城溪口(約300平方公尺)、澎湖崎頭後山岸際(約50平方公尺)、澎湖電纜頭沙灘(約300平方公尺)、基隆港西一碼頭(約4平方公尺)、台東碇橋海灘(約250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明(14)日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原於台灣東北部海域所發現之火山浮石,預估14日受潮流與東北季風影響往台灣西北部海域移動,部分浮石可能接近台灣北部基隆至桃園沿岸。二、原於雲林麥寮港外海新發現之火山浮石,預估14日向南移動至嘉義至澎湖之間海域,部分浮石可能接近附近沿岸。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08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所屬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海巡署則啟動無人機空拍、船艇巡查及岸際搜索,並配合空勤總隊空中巡邏勤務監控、海洋保育署則適時進行採水檢測;截至本(8)日17時止,新發現火山浮石已隨著洋流漂流到新北馬崗漁港港嘴旁海面(約100平方公尺)、花蓮港東方3浬(約500平方公尺)、花蓮港東北方14浬(約1000平方公尺)、基隆潮境公園保育區海面(約8平方公尺)、宜蘭烏石鼻海域(約16平方公尺)等處;海洋委員會提醒相關區域作業船隻,特別注意航行安全,預估明(9)日主要火山浮石漂流路徑如下,其他零星浮石仍請船隻注意:

一、 原於加路蘭海岸東方0.7浬之火山浮石:預估於12月9日隨著海流向北漂移至花蓮至宜蘭外海。
二、  原於蘭嶼西方10浬火山浮石:已向東漂移至台東太麻里至大武沿岸。
      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運用各種監測方式,嚴密掌握火山浮石出現位置,適時公布周知,即時通報相關部會共同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維護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海洋委員會持續監測日本火山浮石動態並提醒船舶注意航安

110/12/0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於今(110)年8月噴發,為掌握日本火山浮石的漂流動態,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隨即進行洋流數值模擬,推估火山浮石噴發後陸續於10 月中旬接近沖繩本島、11 月中下旬接近菲律賓北部島嶼及台東沿岸等地;與預估結果相符(亦與日本 JAMSTEC 模擬趨勢一致),火山浮石目前已隨著洋流漂流到屏東及台東等岸際,經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巡查結果,目前尚未影響生態,後續將持續監控並規劃採水檢測;海洋委員會亦通報漁業署及航港局,提醒進出港船舶注意航行安全。

       海洋委員會進一步表示,國家海洋研究院、國立成功大學及 NASA 科學家合作透過Sentinel 1雷達衛星資料於11月20日發現臺灣東部海域有疑似浮石群的蹤跡。11月29日起陸續接獲海巡署通報,屏東興海、旭海及台東綠島等岸際發現疑似日本火山浮石案,截至11月30日16 時30分,海巡署東部及南部分署所轄共發現火山浮石漂流至16處岸際及港區(分布屏東興海至旭海、台東塔瓦溪北岸、綠島及蘭嶼)。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已與海巡署運用無人機空拍岸際,以了解浮石漂浮情形,並派員就近巡查,目前尚未影響生態;後續亦規劃採水檢測,另請地方政府先籌劃清除,倘有經費需求,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將全力協助,此外,業已通知港口管理單位應加強監控適時發布航行佈告,並即時提醒進出港船舶注意航行安全,以減緩浮石漂進港內,影響船隻航安。
       由於火山浮石噴發數量不明,依推估模擬顯示,仍有大量浮石處於西北太平洋中,部分浮石陸續接近西表島、石垣島,另受冬季季風、海洋中尺度渦流及黑潮帶動,可能會陸續接近台灣。海洋委員會暨所屬機關(構)將持續監測作業,透過衛星影像資料監測研判浮石可能位置,並進行近海確認與監控,同時配合國海院海洋模擬與日本析研之火山浮石漂流預測模擬相互驗證,以全面監控火山浮石動態,提早應處,避免海岸重要設施、過往船舶與海洋生態遭受損害。

各單位通力合作,宜蘭蘇澳海灘擱淺偽虎鯨25日順利返回大海


110/11/25 陳麗君/高雄報導

      110年11月17日上午海保救援網(MARN)救援團隊接獲通報在宜蘭蘇澳海灘發現活體偽虎鯨(學名:Pseudorca crassidens) 擱淺,當日即刻後送至基隆八斗子岸置中心照護,經過連9日的緊急救治與醫療復健,食慾明顯提升,救援團隊評估各項檢查指數趨於穩定,於25日上午從基隆八斗子漁港出發野放成功,在救援夥伴們加油與祝福下,順利返回久違的大海。

      海保署表示,這隻鯨豚體長320公分,體重初估為350公斤,經專家辨識是雄性偽虎鯨青少年,偽虎鯨因其頭骨特徵和虎鯨頭骨相似而命名,分佈於全球亞熱帶至熱帶海域,常出沒於溫暖且深水的遠洋,偶爾進入淺水區活動,成熟體型約4-6 公尺,雄性體重可達2,000公斤。臺灣周圍海域中則在北竿、澎湖、屏東、宜蘭、花蓮、台東、蘭嶼與綠島等均有目擊的紀錄,國內長達27年的鯨豚救援歷史中,僅有7例偽虎鯨活體擱淺紀錄,本次事件也為海保救援網成立以來第一次偽虎鯨活體復健並成功野放的案例,更是推動救援工作重要的里程碑。

      這隻動物被發現初始狀態不佳,無法自行漂浮、游動且傷口深處有發炎情況。在志工與醫療團隊每日24小時不間斷的下池進行保定、餵食、投藥、運動復健與生理狀態監測,並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治療,動物在醫療復健過程中展現學習與求生能力,幾天來食量從原先的2公斤快速上升到8公斤,持續恢復體力並可自行漂浮。經團隊獸醫師綜合評估後,決定進行野放。

海保署公布2021年第三季臺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

110/11/10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了讓國人瞭解我國周遭鯨豚、海龜通報救傷資訊,海保署於今日公布第三季7月到9月通報狀況。全臺共有24隻鯨豚通報案件,其中18隻死亡,6隻為活體,本季鯨豚擱淺通報數量微幅上升,主因離島地區發生較多死亡擱淺案件,其中超過半數的通報案件發生於金門縣與連江縣;海龜部分,全臺共50隻通報案件,其中41隻死亡,9隻為活體,與近5年第三季平均值並無明顯差異,通報總數量沒有明顯增加。

      海保署說明,今年第三季通報的鯨豚種類以江豚(露脊鼠海豚)7隻最多,瓶鼻海豚5隻次多,至於通報分布主要在金門縣(6隻)、連江縣(4隻)及澎湖縣(3隻)等地區。24隻鯨豚通報案件中無法分析擱淺原因,包括14隻被發現時因死亡多日個體腐爛及1隻因位處離島就地掩埋;另有1隻迷航自行離港、1隻就地野放,其餘7隻經解剖分析後初判可能擱淺原因包含漁業混獲導致(5隻)、因疾病擱淺(1隻)、疑似船隻撞擊致死(1隻)。

      海龜種類以綠蠵龜40隻最多,分布主要在臺東縣(11隻)、澎湖縣(10隻) 及新北市(7隻)。通報的海龜中29隻因死亡多日個體腐爛,難以進一步判斷擱淺原因。值得關注的有6隻海龜是遭廢棄網具垃圾纏繞,因漁業活動或意外捕獲3隻、因船隻撞擊2隻;擱淺案件中有3隻經病理解剖有寄生蟲感染並於腸胃道中發現人造物。

      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網(MARN)透過各單位分工合作,救援工作運作日趨成熟穩定,每個擱淺事件都是獨一無二的,並帶來不同的挑戰。因通報案件中可知的擱淺原因多為漁業混獲、船隻撞擊及遭廢棄網具纏繞,海保署將持續與海巡署、漁業及航港主管機關聯繫合作,加強取締網具類漁船於近岸違規捕撈,避免海龜或鯨豚纏繞,以維護海洋生態。

海洋公民科學數據松 帶您            解碼海洋問題

110/10/31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 於今(31)日舉辦第一屆「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決賽活動,恭喜本次主題「iOcean鯨豚擱淺事件簿之關於鯨豚擱淺,你知道嗎?」、「前進龜山島:海豚生態教室大解密」、「海龜你今天過得好嗎?」三個隊伍獲獎,總獎金10萬元!


      海保署今年首辦「海洋公民科學數據松」活動,由國內16個公民團體、研究人員提供以往民間透過群眾募集(crowd sourcing)與公民參與科學調查所蒐集的數據,並由17個參賽隊伍,將複雜的數據及發掘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資訊視覺化呈現,本次主題包含海龜、軟骨魚(鯊魚與魟魚)、陸蟹、珊瑚、潮間帶生物、海漂垃圾、海岸垃圾及人造廢棄物影響海洋生物案例等,共同為海洋環境解碼,傳達給社會大眾,擴大對海洋保育議題的關注。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過去公民團體長期累積可觀數據資料,但宥於人力與資源,較不易進一步分析數據與圖像化為資訊圖表。本次活動先以工作坊形式,讓參賽者練習使用海保署「i-Ocean」資料庫裡的數據資料作為練習題目,除了有助於參賽者了解國內相關海洋公民科學計畫,也能透過參賽者的創意發想,讓更多民眾從圖像與精煉後的數字了解海洋,進而親海、愛海與知海。


      17組參賽團隊中,不乏資訊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等各方好手,亦有在學學生,都志在拿下首獎。藉由資訊視覺化,媒合民間團體、資料分析專家學者與設計人才,將長期累積的海洋相關調查數據資料,轉化成具體易懂的資訊圖像,從數據資料道出海洋變化的故事,也期待未來更多民眾一起加入公民科學家的行列,共同為海洋保育貢獻一己之力。

   自海洋驛站出發,帶動
          文教參與浪潮

       60位海洋文化志工
          及種子教師完訓

110/10/31 陳麗君/高雄報導

     厚植海洋文化底蘊,深耕海洋素養扎根!海洋委員會於110年10月 分別在臺南、臺東共推出2場「臺灣海洋歷史解說志工及種子教師培訓營」,首度以海洋文化為主題辦理訓練活動,招募60位有志投身海洋文教的志工與種子教師,藉由臺灣海洋史、在地海洋文化脈絡、海洋休閒觀光發展等主題講座,並結合海洋文化景觀及海洋驛站實地參訪,引領學員深度學習臺灣的海洋文化與歷史,期望透過文化走讀的專業課程,培訓具備海洋文化知能的解說志工與種子教師。

     今年度在「行政院文化會報跨部會專案推動合作事項實施計畫」的支持下,海洋委員會分別在臺南、臺東舉辦3天2夜的培訓課程,以海洋驛站為中心,帶領學員走訪周邊海洋歷史現場,同時輔以各類課程講授,並由學員親自上陣擔任解說員,實際操作文化走讀行程規劃及導覽手法行銷,更可以讓學員透過來自產、官、學、研等不同角度彼此切磋,討論如何從更多元的方向推動海洋文化社會教育,深化學員海洋文化思維。

     臺灣的發展與海洋密不可分,近代臺灣開發以府城(臺南)為伊始,南島語族曾在卑南覓(臺東)大放異彩,因此,海洋委員會以臺南、臺東為「臺灣海洋歷史解說志工及種子教師培訓營」首發之處,臺南場次於本(110)年10月17日結束,臺東場次則於10月31日完訓,學員的熱情參與及踴躍交流,讓本次活動順利並圓滿落幕。

     為落實向海致敬政策「開放、透明、服務、教育、責任」五大主軸,海洋委員會運用海巡署既有辦公空間,設置了12處海洋驛站,並藉由海洋文史、保育、科研展示及互動設施,豐富海洋驛站的服務。本次培訓的志工與種子教師,未來將以海洋驛站為據點,帶動全民共同參與海洋意識建構。

2021海洋保育面面觀-FB線上活動嘉年華正式啟動

2021/10/27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為推廣海洋保育觀念,舉辦「2021海洋保育面面觀」活動,以「健康棲地」、「永續資源」、「潔淨海水」及「公私協力」等四大主題,邀請28位產、官、學界之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從多元面向引領民眾認識海洋保育工作,以影片方式呈現,於110年10月27日正式開放給全國民眾觀賞,並辦理「2021海洋保育面面觀-FB線上活動嘉年華」,除影片欣賞外,更有好康的抽獎活動,將抽出40名幸運兒贈送神秘禮品!

     海保署黃向文署長表示,自成立以來,積極爭取相關資源投入海洋保育工作,感謝行政院及海委會等上級機關大力的支持人力及預算,推動「海岸清潔維護計畫」、「海洋污染監控及應處計畫」、「臺灣海域生態環境守護計畫」等計畫,透過12天的活動,向國人分享海保署的工作成績,也期待有更多民眾共同投入海洋保育工作。

    海保署表示,本年度海洋保育面面觀活動,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仍透過影片方式,從線上呈現給全國民眾,本次海洋保育面面觀-FB線上嘉年華活動將為期12天(110年10月27日起至110年11月7日17:00止),分別分享「健康棲地」(27日中午12時)、「永續資源」(27日下午3時)、「潔淨海水」(28日中午12時)及「公私協力」(28日下午3時)等4大主題,分享議題包含海洋保護區、藻礁、岩礁、iOcean資訊平台、海洋保育與漁業、鯨豚、海龜、白海豚、珊瑚礁、海鳥、友善釣魚、水質監測、海洋污染因應、海洋廢棄物治理及海保署與民間團體共同合作之成果與未來的執行方向等,歡迎全國民眾在上述期間前往海保署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caoactaiwan)觀賞,一同從不同視角瞭解海洋保育工作,海保署亦準備了精美的活動獎品,希望民眾回饋觀賞心得的方式,讓演講內容得到更多反饋。

   公私協力守護海洋   

第一屆海保署「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隊」成軍

110/10/23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實踐向海致敬政策,推動海洋保育工作,充分運用社會人力資源及擴大民眾參與,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110年招募第一屆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下稱教育志工),計有105位民眾報名,競爭激烈,遺珠者眾,歷經半年的基礎、特殊訓練,並於9月份在宜蘭、嘉義、彰化、屏東等四縣市海洋驛站實地參與海洋保育教育展示區解說、協助活動現場攤位解說、保育教育主題推廣活動試辦工作,30名志工完成各項訓練,正式加入教育志工的行列。

    第一屆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隊成軍典禮10月23日在海洋委員會第一會議室舉行,由吳龍靜副署長主持授證典禮,志工們在符合防疫規範下踴躍出席,分享參與試辦心得,教育志工是一群熱愛臺灣海洋的夥伴,滿懷熱忱投入志願服務工作,希望能透過親身參與,為守護海洋盡一份心力。

    吳副署長表示,海洋是屬於全體國民的公共資產,教育志工是公私協力守護海洋的具體展現,未來將結合本署派駐於全國各地之巡查員,執行保育教育主題推廣活動、協助活動現場攤位解說,並接受民眾預約海委會海洋驛站海洋保育教育展示區解說,期許這份社會力量能強化海洋保育教育推廣,落實維護海洋永續目標。

    海保署表示透過志工的招募與運用,將建立與民眾更緊密的連結管道,也期待各界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士,除體制內之志工外,亦可參加本署公民科學家共同參與海洋保育業務,一起守護海洋。

澳洲辦事處露珍怡代表拜        會海洋委員會 期待
           臺澳深化合作

110/10/14    陳麗君/高雄報導

     澳洲辦事處露珍怡代表14日率莫博仁副代表一行拜會海洋委員會,雙方就海洋保護區、南島海洋文化、海域活動安全及海上救生救難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

     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表示,臺灣與澳洲均位在太平洋地區,與海洋的關係密不可分,讓臺灣與澳洲有著相似的歷史經驗與海洋文化傳承,海洋委員會今年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合作《泛‧南‧島藝術祭》國際展覽活動,邀請臺灣原住民族及來自澳洲、紐西蘭、日本與韓國等地的藝術家,共同展現海洋文化的意涵與美感。

     露珍怡代表表示,臺灣與澳洲同為海洋國家,非常高興拜訪海洋委員會進行討論,樂見臺澳雙方未來就海洋保育、非法漁業(IUU)、海域安全、原住民海洋文化等議題持續交流對話,逐步具體實質推動合作,促進海洋永續發展。

     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提到,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了推動國內海洋保護區整合工作,將赴澳持續學習汲取大堡礁海洋公園之分區管理及珊瑚復育工作的經驗。為推動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已逐步「開放海洋」,在國人海域遊憩安全上,澳洲海灘風險分級與海灘安全資訊網等技術亦有許多借鏡學習之處。

      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另表示,非常感謝澳洲辦事處露珍怡代表「心中有臺灣」,同時也相信臺澳雙方「心中有海洋,共同擁抱海洋」,未來臺澳在海域遊憩安全、海上救生救難、海洋科學研究、原住民海洋文化、海洋政策等各方面,排定優先順序,持續進行工作小組層級的對話會議,分享臺澳彼此經驗,深化交流合作,相信雙方在既有友誼基礎上,雙邊關係將更上一層樓。

     海委會與AIT/K攜手

首屆海洋治理國際研討14          國逾250人交流

110/9/23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讓民眾認識海洋所遭遇的問題及挑戰,海洋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K) 於今(23)日攜手合作,舉辦第一屆「台灣海洋治理國際研討會」線上視訊活動,會中以全英文聚焦海洋科技、教育、保育、安全、環境工程以及產業等六大領域討論交流,吸引美、法、菲等14國超過250人為海洋治理的永續發展共盡心力。

海洋委員會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表示,本研討會扣合「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施政目標,以永續為核心,「建構生態、安全、繁榮的永續海洋國家」為願景,希望提升民眾對海洋面臨問題及挑戰的認識;海洋治理是為了管理海洋,促進海洋資源永續利用,使海洋維持健康且富有生產力,以造福後代子孫。本活動很榮幸邀請到一流科學家、研究人員及研究學者,從各層面提出對海洋治理的創新思維及見解,提供與會者討論及掌握海洋治理的最新發展趨勢、關注焦點、實際挑戰以及解決方案。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K)分處長禹道瑞致詞表示,首先恭喜海洋委員會舉辦首屆海洋治理國際研討會,同時感謝海洋委員會邀請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共襄盛舉一起參加這場重要的活動。美臺長期在環境議題上合作,自2018年海洋委員會成立以來,美國在台協會就和海洋委員會密切合作,加強海洋生態保育,促進海洋產業及海洋資源永續發展。近年來更邀請美國、臺灣等地的頂尖科學家,參加多場國際論壇,包括一年一度的臺灣海洋青年論壇跨領域提案競賽、2021臺灣海洋國際青年領袖研習營,以及 2020「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運用循環經濟模式處理海洋廢棄物線上研習營」等活動。禹分處長另表示,今天國際研討會討論的議題,範圍廣泛且相當複雜,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世界最優秀、最聰明的人,持續努力,這也正是今天這場國際研討會這麼重要的原因。藉由更多的合作,分享新的想法,建立廣泛且多元化的網絡,就更有能力在保護海洋方面獲得真正的進展。

本國際研討會吸引來自國內外逾20個機關(構)、學校之研究人員、教授、博碩士研究生參與英文論文投稿;海洋委員會期藉此蒐整國內外海洋相關領域最新研究資訊及發展趨勢,並擴大國內海洋專業人員對國際事務之參與,以積極推動我國參與各項海洋國際會議及海洋國際組織。

補充資料
   ●  「2021台灣海洋治理國際研討會」吸引來自臺灣、美國、法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斯里蘭卡及迦納等14國超過250餘人報名參加活動。
   ●  本國際研討會主要針對1.海洋法政及海洋教育,2.海洋科技,3.海洋保育,4.海域安全,5.海洋環境工程,6.海洋產業等六大領域進行英文論文發表討論交流,有來自越南Hong B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越南Vietnam Academ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VAST)、菲律賓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Taguig、菲律賓Northern Negros Stat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loilo State College of Fisheries、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國立台北大學、國立高雄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榮大學、南台科技大學、瑞祥高中、景美女中、南科實驗中學、台灣經濟研究院、工研院塑膠中心、農委會漁業署、台中市政府法制局、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等機關(構)學校研究人員、教授、博碩士研究生參與英文論文投稿。
   ● 本國際研討會扣合「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施政目標,以永續為核心,「建構生態、安全、繁榮的永續海洋國家」為願景,達成「建構區域戰略思維,保衛海域主權權益」、「落實海域執法作為,促進區域安全合作」、「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優化海洋環境品質」、「確立產業發展目標,促進藍色產業升級」、「型塑全民親海風氣,培養海洋國家思維」與「孕育科學發展動能,厚植學術研究能量」等6大政策目標
    ● 海洋委員會表示,海洋委員會致力推動海域安全、生態永續、產業繁榮、深耕海洋文化教育、海洋科學研究及海洋國際交流合作等工作,期藉由舉辦「2021台灣海洋治理國際研討會」蒐整國內外海洋相關領域研究最新資訊及發展趨勢,促進台灣產、官、學、研與世界各國海洋法政、海洋教育、海洋科學研究、海域安全、海洋產業、海洋生態保育、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及海洋環境工程等領域專家學者互動交流。本次研討會也就未來海洋治理政策提供建議方向,並擴大國內海洋專業人員對國際事務之參與,以積極推動我國參與各項海洋國際會議及海洋國際組織
    ● 本活動特別邀請美國海洋領域專家Linwood Pendleton博士開幕致詞,他表示,「海洋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十年計畫」致力於找出發展科學和技術的新方法;他並鼓勵與會人員思考,如何聯合利害關係人、政策制定者,以及海洋沿岸居民,一同設計科學、執行科學,藉由科學拓展更美好的海洋世界。Dr. Pendleton是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政策解決方案研究所的海洋和海岸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曾擔任第四次工業革命海洋中心資深科學副總裁一職,他的研究專長領域包括海洋政策、海洋保育、海洋科技及數據等。

     海洋素養從小扎根!     

海洋委員會行動海洋教育                偶劇啟航

110/9/16 陳麗君/高雄報導

   期盼小朋友們成為保護海洋的鬥士!海洋委員會舉辦行動海洋教育「白海豚偶劇 - 聽!小白在唱歌」成果演出暨巡演說明會,首場今(16)日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登場,藉由生活化的戲劇演出讓台中國小師生們感受海洋環保及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白海豚偶劇 - 聽!小白在唱歌」是海洋委員會針對國小學童精心製作的海洋教育兒童偶劇。藉由繽紛海洋的充氣布景,讓小朋友猶如置身海底,接續以三幕劇的結構,述說一位小朋友與海豚約定的故事。

第一幕:台灣西部漁村風貌和海底夜晚的奇幻景象。第二幕:藉由媽祖生日和陳明章老師的音樂作品「台灣媽祖魚」讓小朋友知道白海豚又叫媽祖魚的由來,接著將海洋廢棄物(塑膠袋、保特瓶和廢棄漁網等)融入劇情,小白(白海豚)因被廢棄魚網纏繞而受傷擱淺,以此來告訴小朋友要有保護海洋的概念。

第三幕:經由村民齊心協助,拯救擱淺的小白重回海洋的懷抱。最後,在全場一片歡樂聲中,讓小朋友瞭解海洋環境保護以及生態保育的重要,進而提升小朋友的海洋素養。

     海洋委員會主辦的行動海洋教育,跨域整合舞台劇、動畫、紀錄片和音樂創作等不同的藝術媒材和形式,後續將規劃至9所國小巡迴演出,藉由生活化且臨場的戲劇表演,引導小朋友瞭解自身與海洋的關係,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從現在開始就能化身為保護海洋的鬥士。

     活動期間均恪遵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月6日發佈之防疫管制規定,除採實聯制,要求觀眾、演員及工作人員一律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外,亦遵守集會活動人數上限,維護大家的健康安全。

   第9期海洋漫波季刊,
      徜徉東海岸之美!

110/9/1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第9期海洋保育季刊「海洋漫波」出刊囉!本期帶領讀者來到臺灣東海岸,對於嚮往出外走走的讀者絕對是一大福音。

本期共計9篇文章,首先由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簡稱東管處)的林維玲處長為大家介紹東管處的業務、花東遊程以及分享美麗的海廢藝術創作;接下來由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的陳志和主委以及管委會團隊分享保育成效,在這裡能見到美麗的珊瑚以及硨磲貝的蹤跡。

喜歡釣魚的朋友,黑白釣魚協會林楊志恒理事長帶你「爆釣東堤」;東管處林處長與台灣珊瑚礁學會陳正虔理事合作「潛進花東」,與讀者分享潛點資源調查成果與拍攝到的海洋生物影像。另外,也特別請到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何源興主任、鄭明忠助理研究員以及江偉全副研究員介紹該中心的業務、標識放流的成果以及全臺小丑魚種類最豐富水族館!

除此之外,為大家守護最長蔚藍海岸線的本署臺東海洋保育站、全國最佳環保艦隊船長呂坤山先生以及利用海廢創作出許多藝術品的垃圾治療團成員-李佩璇藝術家都在本期季刊為大家帶來許多精彩的故事。

最後,感謝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陳勇輝博士投稿「不按牌理游的魚」,讓讀者汲取有趣的海洋相關知識,海保署也歡迎對海洋保育議題有興趣的朋友們踴躍提供稿件。

第9期「海洋漫波」海洋保育季刊除了以電子書出版外,也有印製紙本季刊,電子書刊登於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 海洋保育教育出版品 > 海洋保育季刊),紙本季刊同步在今年9月15日於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國家網路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上架販售,有興趣珍藏的民眾請洽該等書店。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東吳大    學攜手開創海洋法政及
        大 數據合作新頁

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東吳大學法學院、巨量資料管理學                        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110/9/9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發展海洋永續利用與資源養護、海洋事務政策與法制、海域安全與國際戰略合作、海洋領域巨量資料應用、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海洋數值模擬等議題研究,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東吳大學法學院、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於8日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並由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清標與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等共同見證,期藉由公部門與學界合作,提升海洋研究能量。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清標表示,海委會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國內外海洋政策法制及海洋科學技術發展之研究規劃,期藉由產官學協力及資源統合,厚植海洋基礎教育,促進海洋科技研發及應用,以擘造一個優質的海洋國家。而為辦理海洋政策規劃、海洋資源調查、海洋科學研究、海洋產業及人力培育發展業務,特設國家海洋研究院,進用多方領域專業人才,為我國海洋研究之重要智庫。東吳大學為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其中法學院積極培育現代法律專業人才,是國內法學研究之翹楚;又為因應大數據時代,該校成立巨量資料管理學院,則是國內少數專精於巨量資料分析、處理與研究之學術單位。相信未來透過雙方之合作,加乘機關與學界之人力及資源,得以提升我國海洋法制研究、big data運算技術、分析及預測能量。 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邱永芳表示,國海院自成立以來,業針對海域管理法制、海域空間規劃國際上相關之政策、制度與實務研析完成初步之研究;並逐步建構海洋資料庫架構、內容及資料標準化作業,以推動海洋法政基礎研究,完備海域基本資料,促進海洋資通訊整合及加值運用。未來國海院將結合各研究中心專門研究領域與東吳大學兩學院共同發展海洋國際情勢分析研究及大數據整合應用技術開發。 海洋事務多元且所涉面向廣泛,本次國家海洋研究院與東吳大學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著重於海洋事務相關法律政策、巨量資料應用、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海洋數值模擬等新興研究領域,希冀透過雙方合作,厚植學術研究能量,提升並加值各領域人士對於海洋事務的瞭解及動能,進而展現讓人民有感的幸福海洋立國精神。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
   海洋驛站開放參觀囉!

110/9/3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於各地建置12處海洋驛站,分別為新北福龍(福隆、龍門)、苗栗龍鳳、臺中梧棲、嘉義東石、高雄鼓山與興達、屏東琉球與興海、臺東興安與靜洋、宜蘭漢本、花蓮南海園,於本年6月建置完竣,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7月27日起調降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後,已對外開放民眾參觀。

海洋委員會更進一步說明,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鼓勵國人「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及「進海」(進入海洋),海洋驛站參考在地特性,並結合海洋保育署、國家海洋研究院,設置海洋文化、科研、保育、治安、反毒、防溺等展示及宣教內容,並包含休憩區、無障礙廁所、飲水機、沖洗等便民設施。

以宜蘭漢本海洋驛站為例,主建築物外觀彩繪係以在地澳花村泰雅意象融合海洋元素所設計,內部設有視聽與手作教室、海洋保育及科普展間、海海市集等。高雄鼓山海洋驛站內部除教育陳展外,另設有海洋互動式體驗館、東南沙史料館及海巡署巡防艦艇船模展間等,是民眾不可錯過之寶地。

未來將持續充實驛站內教育及服務便民設施,歡迎民眾到場參觀,更歡迎各級學校利用海洋驛站進行戶外教學,期能推動全民海洋教育,向海學習發展。



     公私協力共護海域
               遊憩安全

110/7/21 陳麗君/高雄報導

隨著近期國內疫情呈緩降情勢,政府已公告部分行業及場所之微解封指引原則,雖然目前海域遊憩活動仍未解禁,但濱海地區卻有人潮增加趨勢,預期待相關限制進一步放寬後,後續盛夏期間之民眾親海活動也將大幅提升。

海洋委員會每年為加強維護海域遊憩活動安全,均補助立案之財(社)團法人或人民團體舉辦海域、海岸安全相關活動,例如海域遊憩安全宣導或海事安全講習等,經申請單位於舉辦日前20日提出申請,每案原則得補助2萬元,以增進民眾認識海域安全知識與技能,有關作法已於今(110)年3月29日公告;但考量近期疫情趨緩後之民眾親海活動可能增加情況,該委員會已於7月19日修正公告,除提高原則補助金額至3萬元外,亦放寬得先提案由該會錄案,再於預定舉辦日10日前將申請資料提送審查,以提高公私協力共同維護海域遊憩安全成效及實質加強民眾親海活動安全意識。

除此之外,海洋委員會也已指導海巡署各單位提前強化救生救難勤務部署工作,並鼓勵民眾確實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關防疫指引,另若要前往濱海地區從事遊憩活動前,可善用該委員會網站之「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台」掌握有關海象及遊憩規定等內容,才能達到有效放鬆長期疫情警戒生活壓力及無憂無慮享受海洋活動樂趣的目標。


海洋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再度成功攜手合作「2021台灣海洋青年論壇」活動盛大登場長榮大學國際生團隊拔得頭籌 屏東高工團隊再度蟬聯
 高中組冠軍

110/7/7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K)為鼓勵青年學子關注海洋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特於今(7)日上午9時以全程線上視訊的方式,台美再度攜手合作舉辦「2021台灣海洋青年論壇」活動。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副處長谷立言致詞表示,首先感謝海洋委員會與AIT持續合作,支持這個以青年為主軸的重要活動。雖因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大家無法共聚一堂參與活動,但他對於主辦方的迅速反應,改以線上視訊的方式辦理活動,讓參賽團隊得以順利進行提案競賽的緊急應變方案而感到驕傲。

谷前副處長另表示,他對辦理此活動的成效及每年的成長感到自豪,從2019年的第一屆南台灣的高中學生競賽開始,隔年發展為全台灣高中生的競賽活動,今年邁入第三屆更擴大規模,新增大學組的競賽,他非常期待這個活動未來能持續蓬勃發展。

        谷前副處長強調,隨著台灣發展出高科技經濟和非常成功的自由民主,在過去的四十年中,美國和台灣一起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因此,美台分享了許多共同價值觀,包括尊重法治、對自由和公平貿易承諾,以及對自由民主的支持。美台的共同價值觀,還包括透過保護自然資源,以建立創新的經濟模式和創造新的工作機會,為後代子孫保護地球,並減少汙染。AIT期待繼續和海洋委員會合作辦理「台灣海洋青年論壇」,以及其他有助於實現環保的共同目標的活動。谷前副處長同時鼓勵本次競賽的學生團隊們,繼續把握如同參加本次活動的機會,展現年輕人的創造力,並學習了解如何改變現狀。

        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蔡清標致詞表示,海洋委員會及AIT為鼓勵青年學子體認海洋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以海洋科技解決海洋所面臨的困境,接軌國際推動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十年」計畫,強化國際海洋事務能力,特別舉辦今天的論壇活動。「台灣海洋青年論壇」活動,從海洋委員會2018年設立第一年起,就和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K)合作辦理,2019年舉辦第一屆「南台灣海洋青年論壇」,2020年擴大活動規模,邀請全台灣高中生提案參加,2021年除了全國高中生之外,更擴大邀請大學生一起參加,而且除了我國青年學生參加外,今年更號召了香港地區、美國、印度、印尼、史瓦帝尼、阿爾及利亞、坦尚尼亞、烏干達、孟加拉等國的外籍學生,一起參與守護海洋的行列。

        蔡清標政務副主任委員另表示,2017年12月5日聯合國宣布2021年至2030年為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這十年將以海洋科學促進各國永續管理海洋,以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的期程目標。今年是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計畫的元年,海洋委員會鼓勵大家接軌國際扣合聯合國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目標,運用海洋科學付諸行動,解決海洋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為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共同盡一份心力。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特別邀請美國海洋領域的專家Linwood Pendleton博士進行專題演講,Dr. Pendleton是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政策解決方案研究所的海洋和海岸政策項目高級研究員,同時擔任第四次工業革命海洋中心資深科學副總裁一職,他的研究專長領域包括海洋政策、海洋保育、海洋科技及數據等,他今天講述『透視數據科技,打造健康海洋-前景與挑戰』專題,包括利用數據科技促進海洋保育,針對海洋政策分享自身經驗,以及改善海洋問題等議題,以他在海洋科技及大數據相關領域多年來豐富的研究經驗,今天的專題演講內容帶給參加人員嶄新的啟發,以及滿滿的收穫。


        英文成果發表會由銘傳大學、東吳大學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聯隊、長榮大學、景美女中、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鳳山高中、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及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中等10個團隊進入決選,團隊們針對以智慧藝術拯救綠蠵龜、製作河口廢棄物攔截器阻絕廢棄物流向海洋、利用無人機監測解決過度捕撈的問題、設計河口垃圾處理站,並利用生物降解方式分解處理寶特瓶、輪胎等較大型廢棄物、製作可以生物降解的漁網,以減少幽靈漁具等議題進行發表,並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圈學院院長董正釱、台灣大學副教授柯佳吟、成功大學教授陳璋玲和劉大綱、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等五位專家進行評審。


        大學組獲獎的第一名團隊是長榮大學、第二名團隊是銘傳大學,第三名團隊是東吳大學及高雄師範大學聯隊。第一名長榮大學由史瓦帝尼、阿爾及利亞、坦尚尼亞、烏干達、孟加拉等國的外籍學生組隊參加,提案主題為「使用智慧藝術拯救海洋生物計畫」,由國際學生於小琉球海龜棲地淨灘所獲得的海洋廢棄物打造智慧藝術裝置,並以空拍機與潛水的方式蒐集監測綠蠵龜資料,將這些環境參數及生物參數分析後,在智慧藝術裝置上展示,並於當地與網路上推動海洋環境教育,以增進跨國海洋保育交流,培育國際海洋環境教育種子教師,同時提升台灣與國際間民眾海洋生態保育意識。長榮大學國際學生團隊難能可貴的是,在學校課程研讀之餘,團隊合作進入社區,身體力行推廣海洋生物保育工作,他們同時表示,日後回國,將借鏡在台灣所獲得的海洋保育寶貴經驗,在各自國家家鄉持續推動海洋保育工作。


        高中組獲獎的第一名團隊是國立屏東高級工業學校、第二名團隊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第三名團隊則是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國立屏東高級工業學校,繼去年獲得首獎後,今年再度蟬聯冠軍,團隊的主題為「減少海洋塑膠垃圾計畫」,是利用改造廢棄漁船,把漁船與回收系統結合,把塑膠廢棄物回收處理系統導入海上作業,透過船隻在海上行駛,把海洋塑膠垃圾清理範圍設定在海平面上下一公尺範圍,將海洋塑膠廢棄物吸入船體後,將垃圾分類,分別對海洋廢棄物做清洗、粉碎動作,或利用生物分解方式分解廢棄物,或使用液壓機,將收進來的塑膠廢棄物壓縮成塑膠方塊,運回岸上,進行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處理海洋塑膠廢棄物。屏東高工團隊提案極具創意及可行性,深獲評審肯定青睞,順利蟬聯冠軍奪得首獎新台幣三萬元獎金。

中油外海浮筒輸油管破漏 海保署要求中油積極處理               海上油污

110/6/22 陳麗君/高雄報導 

      中油公司大林煉油廠外海2號浮筒於今(22)日凌晨2時18分因賴比瑞亞籍「NISSOS RHENIA」油輪進行油輸送時,內串蛇管第七節破裂發生油污洩漏,中油公司立即停止油輸送,出動五艘工作船進行現場處理。

      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於今(22)晨接獲消息後,即於上午啟動油污染擴散模擬等相關監控機制,並邀集中油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屏東縣環保局、臺灣港務公司、交通部航港局南部航務中心及海巡署等相關單位召開應變會議,中油預估最大洩漏值約50公秉阿拉伯原油於海面上,已緊急停止輸油作業,賴比瑞亞籍「NISSOS RHENIA」油輪隨即於錨泊區待命。

       海巡署於第一時間派遣高雄海巡隊10032巡防艇前往協助,並將現場狀況即時回報,海保署為掌握油污流向,隨後協調空勤總隊派遣直升機,自枋山至西子灣沿岸海岸線、旗津及小琉球鄰近海域進行低空觀測,經觀測結果於海上發現約有350公尺*70公尺範圍之油污,並於中午接獲海巡署通報,小琉球花瓶岩到中澳沙灘岸際發現有油污情事,海保署請屏東縣環保局緊急調度應變資材至小琉球,並由海巡署安檢所弟兄協助清理現場油污,海保署同時要求中油公司負起相關責任,儘速清理海面及岸際油污,於今(22)日下午3:00再次召開視訊會議,掌握中油公司清理進度。

        海保署已強力要求中油公司積極處理此次之污染事件,倘中油公司未即時清除油污,將依海污法相關規定辦理。面對此次意外事件,海保署力求有效控制污染,並且持續追蹤及掌握事件進展◦

2021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   論壇-浩瀚學海 蔚藍啟航

        報名正式開始囉!

110/4/28 陳麗君/高雄報導

「2021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論壇-浩瀚學海 蔚藍啟航」將於今(110)年6月5日(六)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第一演講廳辦理,自即日起至5月14日止,歡迎對海洋教育及人才培育有興趣之民眾報名共襄盛舉。

海洋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委會)今(110)年配合第2屆國家海洋日之際,特地移師到海港城市基隆舉辦第2屆國家海洋日相關系列活動。本次論壇由海委會與教育部合作辦理,交由雙方各所屬之國家海洋研究院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執行。這次特別規劃2場次專題論壇與綜合座談會,期望透過各方產官學研界來共同討論、激發海洋教育政策與人才培育創新思維,深化我國海洋教育與海洋人才培育之發展願景,提升我國海洋人才培育能量,每場專題論壇精彩可期,定能讓參與者滿載而歸。

活動報名網頁請洽(https://namr-forum.com.tw/index.php?id=1),或上網搜尋「2021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論壇」完成報名。如有相關問題歡迎電洽國家海洋研究院綜合規劃及人力培訓中心劉小姐,電話:07-3382097#263109。

   人之島海洋文化紀錄片
           譜出影像新力量

110/4/26 陳麗君/高雄報導

國家海洋研究院(以下稱國海院)與去(109)年入圍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之鼓太影像文化事業公司,4月起合作於台東縣蘭嶼鄉舉辦「蘭嶼練習曲影像工作坊」,工作坊包含文化及影像理論、實作操作及成果展。本活動希望以達悟(雅美)族海洋文化為核心,記錄傳統海洋文化所印記而成的影像資料,豐富蘭嶼的影像記憶。

國海院邱永芳院長表示我國「海洋基本法」第10條納入原住民海洋文化,而居住於蘭嶼的達悟(雅美)族擁有豐富的神話傳說與歲時祭儀,是珍貴的海洋文化資產。隨著科技進步,現已是自媒體時代,人人皆可透過任何形式來紀錄周遭的人、事、物,希望藉由舉辦兼具深度文化與廣度專業的影像工作坊活動,讓更多人可以運用技術講師的指導達到影像保存與文化推廣的效果。本次活動希望藉由影像工作坊,透過紀錄片的形式,從多方角度闡述及紀錄人之島(蘭嶼,Pongso no Tao)的點點滴滴。

影像工作坊採因地制宜的彈性上課模式進行。4月12至25日為第一階段以文化課程和影像理論課程為主。文化課程內容包含達悟文化概論、達悟歲時祭儀(曆法)介紹、山林文化概論、漁獵文化、女性文化(潮間帶、芋田),以及蘭嶼觀光脈絡等當代議題。影像理論課程,著重紀錄片拍攝與後製技術指導,例如導演田野、紀錄片實地攝影與整合操作實務(燈光)、紀錄片議題掌握、紀錄片收音概論、紀錄片攝影概論、紀錄片器材整合等課程。課後直到7月中旬為第二階段的實作課程,將會安排陪伴導演協助學員分組產出紀錄片成果。

國海院希望學員能藉由工作坊記錄屬於自己族群文化的影像紀錄。本活動將於第二階段課程結束後,安排於9月中之前在蘭嶼舉辦學員成果展。歡迎屆時一同在蘭嶼透過學員們的鏡頭認識蘭嶼的海洋文化。


    海洋委員會110年海洋             教師研習營開跑囉!

110/4/9 陳麗君/高雄報導
「老師您知道嗎?」,海洋委員會規劃於今(110)年暑假舉辦海洋教師研習營,自4月13日起開始報名,至4月30日截止。海洋委員會表示,本次活動於7月至8月間共辦理19梯次,於北、中、南、東、金門、馬祖、澎湖等地舉行,提供高中(職)、國中、國小教師參加,每梯次25名,19梯次共475名,採線上報名,名額有限,欲報從速。海洋委員會更進一步說明,本次研習活動除邀聘國內海洋保育、科研、產業、文化、安全等領域之專家學者講授外,亦有安排海洋社教場域之參訪研習,更可搭乘海巡艦艇出海,從海上看臺灣,親身體會大航海時代西方航海家眼中的寶島「福爾摩沙」(Formosa),希望藉由多元豐富的研習內容,增進教師海洋教學知能,促進向海學習發展。有意參加者可於4月13日0時起至線上報名網站(https://event.oac.gov.tw/teacher)報名。海洋委員會強調,海洋教育為海洋政策推動之根本,該會自107年4月28日成立統籌海洋事務後,對於海洋教育工作推動相當重視,因此本次活動全程免費,希望全國教師能共襄盛舉,讓海洋走進教育,為邁向海洋國家奠定良好基石。


改善高雄空污從減煤開始

110/3/22 陳麗君/高雄報導
改善空氣品質,長久來都是高雄市政重要課題,也是陳其邁市長重要施政目標。陳其邁就任高雄市長後,立即推動「減煤」行動,並優先尋求國營事業帶頭和市府合作,施政半年來已取得初步成效,空品良率上升5.9%,未來將持續推動各項改善措施。

首先響應陳市長「減煤」行動的是中鋼公司。中鋼目前12部汽電共生鍋爐中,只有3部鍋爐仍在混燒生煤,將在今(110)年內完成全面停燒生煤的目標。自3月1日起已經停燒1部機組,9月15日再停燒另外2部機組,總計將減少燃煤28.8萬噸,每年可再減少7公噸粒狀物及59公噸硫氧化物的排放。

今年2月23日羅達生副市長也前往訪視中鋼煤礦封閉式建築工程進度,要求中鋼在技術可行下加速工程進度,這項煤倉室內化工程,每年可減少31.6公噸粒狀物排放。

此外,中鋼集團中聯公司也隨即加入「減煤」行動行列,在環保局長張瑞琿3月18日率隊視察時,中聯公司也承諾後續將熱風爐的燃料由生煤及木質顆粒,改為天然氣或其他替代燃料,停燒生煤1.2萬噸,每年可減少2.5公噸粒狀物及5.6公噸硫氧化物的排放。

回顧去(109)年12月底,當時陳其邁市長上任3個月,即兌現選前承諾,親自召開空污防制會議,力邀民間團體如: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反空污團體、專家學者及國營企業代表參加,共同研商推動空污改善策略,會中達成多項結論,包含:加速興達電廠燃煤機組除役、企業減煤期程及調適規劃等,並要求環保局緊盯進度。

除要求國營企業加速改善外,亦推動多項空污改善措施,首先,高雄市744座鍋爐提前1年半,於109年年底完成排放改善;第二,要求興達電廠4部燃煤機組,秋冬季節運轉機組負載由65%下降至50%;第三,興達電廠今年起擴大減煤時間30日:第四,持續推動高雄市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修正草案。

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測站資料顯示,高雄市空氣品質已逐年改善,109年空品良率(AQI≦100比率)由76.9%上升至82.8%,增加5.9%、細懸浮微粒(PM2.5)手動測值由20.5μg/m3下降至18.3μg/m3,改善10.7%,且自109年起高雄市PM10已符合二級防制區標準,待環保署公告後可望正式脫離三級防制區,高市府與各界團體及市民朋友抗空污及減碳立場一致,期望齊心努力持續改善高雄市空氣品質。

109年PM2.5較108年降低10.7%高市府持續努力抗空污

110/3/10  陳麗君/高雄報導

今(10)日環保團體引用加拿大多倫多市空氣品質數據推估高雄市每年因空污死亡人數,係以多倫多市每年因空污死亡人數1300人乘以PM2.5兩城市之倍數(19.9/5.9=3.37)得到約4000人的數據。個人生活習慣、社經狀況、居住環境與生活型態等都是影響死亡的因素,環保局表示應以流行病學調查、風險評估、相關危害因子及適當之模式模擬等科學方式推估。

陳其邁市長上任後執行改善空品五大策略,包括:(1)要求興達電廠4部燃煤機組,秋冬季節運轉機組負載由65%再下降至50%;(2)要求興達電廠今(110)年起擴大減煤時間 (3)高雄市744座鍋爐提前改善完成;(4)要求高雄前20大工廠提出改善工程 (5)持續推動電力設施加嚴標準修正草案等,高雄市108年PM2.5手動監測濃度為20.5μg/m3,109年PM2.5手動監測濃度為18.3μg/m3,降低幅度達10.7%。
市長陳其邁表示,上任以來戮力改善高雄市空氣品質及積極減碳,不斷督促要求訂定各項空污減量改善措施及輔以經濟誘因等補助方案,以提升空氣品質減少碳排。去年底召開之空污防制會議亦邀請環保團體參與提供建議,高市府與各界團體及市民朋友攜手抗空污及減碳立場是一致的,將齊心努力持續改善高雄市空氣品質。

海上勿追逐鯨豚 避免因騷擾違法受罰

110/3/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昨(4)日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接獲通報,在臺東綠島附近海域發生船舶及遊客利用推進器追逐大翅鯨的情事,並在網路上直播畫面,海保署呼籲,追逐鯨豚將迫使鯨豚改變其自然行為,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騷擾鯨豚,可能導致一年以下徒刑或併科最高三十萬元罰金,目前已由海巡署不定期派船協助監測及勸離船隻,並告知出港船舶不得追逐鯨豚、加強保育宣導。

海保署表示,野外遭遇或觀測鯨豚,謹記切勿包圍、衝撞切入、餵食、穿越拆散鯨豚群,並強調對海上鯨豚,應保持一定距離,只要造成鯨豚個體或族群行為改變,就表示鯨豚已受到人為的干擾及衝擊。近日出現在東部海域的大翅鯨育幼群,更應加大與動物們的相對距離(300公尺以上),企圖靠近或追逐將迫使動物行為改變或驚嚇,遊客及船家應特別注意,避免觸法。

海保署強調,所有鯨豚都屬保育類動物,如果蓄意對保育類動物騷擾,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2 條,可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海保署已與檢察機關、第一線查緝、蒐證、偵查及業務主管等單位建立交流平台,針對涉及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不當賞鯨行為,透過國內外鯨豚騷擾行為進行分析及案例討論,讓執法及司法人員對未來類似案例發生時,能在蒐證及行為判斷上有具體的幫助及共識,有助於此類騷擾鯨豚案件之偵辦,呼籲民眾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違法獵捕保育類 海委會昨已展開偵查

 110/2/10 陳麗君/高雄報導
     昨(9)日海保署接獲民眾提供社群媒體截圖照片,檢舉台東蘭嶼有民眾涉嫌非法獵捕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曲紋唇魚(波紋唇魚、龍王鯛、蘇眉魚),海保署立即通報海巡署及台東縣政府農業處查處。

海巡署偵防分署查緝隊已於昨(9)日找到該涉案人,涉案人承認有獵捕事實,惟表示不知其屬保育類野生動物,已將魚體丟回海中,目前該案已經海巡署完成相關筆錄,後續將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將涉案人移送台東地檢署偵辦。

海保署再次提醒,曲紋唇魚(波紋唇魚、龍王鯛、蘇眉魚)已經公告列為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應予保育,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或為其他利用。任意宰殺、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可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民眾如有發現類似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行為,請提供照片、影片或相關事證,向地方保育主管機關、海保署或撥打海巡署「118」專線進行檢舉,共同守護海洋野生動物。

有關如何辨識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曲紋唇魚」,有三大特徵:眼旁兩條黑眼線、臉部有腦紋般的曲折紋路、魚體鱗片中間特殊黑線,掌握上述特徵,就能快速辨識曲紋唇魚,民眾可參閱海保署介紹影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210639263365116。

海海人生現此時,海保志工這團有你有我有大家

第一屆海保署「海洋保育志工」即日起開放報名

110/1/28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實踐向海致敬政策,推動海洋保育工作,充分運用社會人力資源及擴大民眾參與,提升全民對海洋生態保育與海洋資源永續之認識,海洋保育署擬招募第一屆海洋保育志工共60人,包括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隊30名及海域環境維護志工隊30名。

本次海洋保育志工招募歡迎十八歲以上、七十歲以下身心健康,對海洋保育相關工作具服務熱忱與興趣,並願參與本署海洋保育志願服務之社會大眾為原則。但年齡為二十歲以下者應經由法定代理人同意,且服務期間至少滿一年,並能全程參加志工基礎與特殊訓練課程者。

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志工,將協助活動現場攤位解說、保育教育主題推廣活動、海洋驛站海洋保育教育展示區解說,區分平常日及假日排定每月服勤時段,每次至少服勤三小時。

海域環境維護志工,將協助海洋油污染事件協助海上佈放應變資材,協助處理海洋油污染事件,勤務以不定期緊急處理海上突發海洋油污染事件為主,將以電話通知排定時間,每次至少服勤1日(8小時)。

報名自即日起至110年2月28日(郵戳或E-mail寄出時間為憑)截止,且需同時完成書面報名及線上表單報名。海保署將於完成書面審查後於110年3月分組進行面談,歡迎符合資格者且對於海洋保育有熱忱的民眾踴躍報名,海保署冀望有更多志工參與服務,一起守護海洋。詳細報名資訊,請逕至海洋保育署網站(https://www.oca.gov.tw/徵才公告)下載。

海保署嚴密監控擱淺澎湖西吉嶼難船

110/1/19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十三巡防區指揮部昨(18)日上午接獲通報,發現位於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內的西吉嶼(無人島)北方岸際有貨輪擱淺,目前由相關單位密切監控中。

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昨日接獲通報,立即啟動油污染擴散模擬、衛星監控等相關機制,預先掌握該船舶的可能污染狀況,藉科技監控技術預作因應。另外,海保署除提供及調度鄰近單位海污應變資材預作準備外,並協請海巡署協同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就近攜帶應變資材前往現場,以因應可能影響海洋環境之污染狀況。

海保署基於船舶對當地海域有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風險,請相關機關依據「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分工辦理各項應變工作,並積極配合航港局協調展開船體移除及殘油抽除等作業。海保署持續提供科技監控及資材調度等各項支援,也將以戒慎恐懼態度及超前佈署精神,面對各種船舶海難意外事件,同時力求有效控制污染,將海域環境損害降低◦

天氣冷颼颼小海龜難適應,發現請即時通報  MARN團隊處置

110/1/15 陳麗君/高雄報導

自新年迄今還不到2周,澎湖地區就頻頻發生小海龜活體擱淺事件,推測是因近來的強烈冷氣團南下,導致海況不佳、水溫劇烈變化,讓未成年及體弱海龜無法適應低溫,民眾如在海邊活動時發現擱淺海龜,應即時通報海保救援網(MARN)團隊,以提高存活率。

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說明,元旦至今已在澎湖發生3隻小海龜活體擱淺事件,計有2隻綠蠵龜、1隻玳瑁,分別為1月2日海巡人員在白沙鄉赤崁村牛踏尾海域巡邏時,發現漂流綠蠵龜(亞成龜),經觀察該海龜無法自行游出,請漁民駕船救援;1月10日白沙鄉岐頭後山沙灘民眾發現擱淺綠蠵龜(幼龜),通報海巡單位救援;及翌(11)日西嶼鄉合界村漁民作業時發現玳瑁,通報海巡單位救回安置。

海保署表示,3隻海龜目前由澎湖縣政府分別安置於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水產種苗繁殖場,狀況尚屬穩定,但亞成龜無法下潛、2隻幼龜背甲長有藻類,均有異於正常狀況,將持續照護及觀察,評估健康程度後再行野放。另因近來天氣寒冷,海龜像其他爬行動物一樣,是依靠外部熱源維持體溫的冷血動物,所以在收容池內都配置加溫器,讓小海龜能溫暖過冬。

海保署呼籲,即時主動通報MARN團隊處理擱淺海龜,後續多能存活並野放,若民眾發現擱淺或需要救援的海龜
,應趕快撥打海巡「118」專線或通知所在縣市海洋保育主管單位,盡可能提供詳細發現地點、時間及敘述動物狀況
,才能讓海保救援網(MARN)專業團隊能在最短時間內前往救援。

國海院110年海洋保育巡查員職前訓練開跑囉!!

110/1/4 陳麗君/高雄報導
國家海洋研究院(以下簡稱國海院)於110年1月4日至8日辦理為期5天的「海洋保育巡查員職前訓練」,本場次共有40名通過公開徵選之準巡查員參加,未來將派遣至濱海、離島地區進行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擱淺救援、聯繫及執行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巡查、海洋環境及污染(含廢棄物)案件巡查、處理及聯繫清理、海洋保護區(含潛在)之紀錄、調查、評估、監測及巡查、出海紀錄海洋廢棄物、觀察漁業混獲、資料分析等相關外務工作。錄取者年紀最輕為23歲,最長為46歲,20-29歲14人(35%)、30-39歲19人(47.5%)、40-46歲7人(17.5%);碩士15人(37.5%)、學士18人(45%)、專科7人(17.5%),顯現年輕化及高學歷人力特質,為我國海洋保育工作注入新血。

職前訓練課程包含四大核心主題:義務責任與權利、公務法律與應用、專精訓練與優質服務、國家重要政策與議題,透過上述一系列豐富且多元的課程,培植專業知識與職能,協助每位準巡查員於赴任後能儘速適應,融入工作環境並充分施展才智,提高服務成效與成就自我。除規劃多元的課程內容外,更搭配黃金陣容的講座師資,特別聘請中央研究院邵廣昭魚類專家及馮佳伶海龜姊姊、成功大學鯨豚救援團隊、農委會林務局及國立海生館、臺灣大學及其他大專院校知名教授等,集結官學研界的專家學者們具備教學實力與實務解決能力,達成最佳培訓成效,增進專業知能,創造海洋保育人才競爭力。

國海院邱永芳院長表示,本次職前訓練課程內容精實且緊湊,除期勉巡查員在未來學習過程中,大家能努力汲取未來工作所需的知能外,好好充實自己並持續精進,深切體會海洋保育工作的意義及價值所在,以便將來回到工作崗位上能做好推動機關海洋保育工作。

海廢清除不易,海保署呼籲民眾源頭減量

109/12/30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今(109)年首度與專業潛水人員合作清除海底垃圾,動員超過435潛水人次,於臺灣6個縣市海域9處海廢熱區清除了41.12公噸海底垃圾,清理類別前三高者依序為漁網36.51噸、玻璃品1.39噸、鐵鍊(籠)1.11噸,以廢棄漁網佔88.79%為大宗。

今年10月份媒體報導臺灣西海岸八大河口外海的海底垃圾密度高,海保署立即啟動清除規劃,考量已是東北季風季節北部海象不佳,顧及潛水人員水下作業安全,擇定屏東東港溪及高雄高屏溪口外海2處執行清理。共執行20趟次清除作業,清除7.21公噸海底垃圾。

執行清理工作的潛水員孫先生回憶,工作團隊成員雖擁有勞動部核發的乙級、丙級潛水證照,作業過程並有潛水作業主管隨行執行任務,在執行高屏溪與東港溪出海口海廢清理時,由於出海口坡度急墜30米,水流非常急速,潛水人員需拉搜索繩於水下15-25M搜索海底廢棄物,且出海口海床沙地上約有15~20cm厚的粉泥,潛水員一經過即揚起,致水混濁,能見度僅約1公尺,更增加工作的難度與風險。當我們發現大型漁網任意棄置於海底更是心痛。海底的廢棄漁網像是隻大怪獸隨著海流四處移動,所有的生物只要靠向它,立即被纏繞無法動彈而死亡,將被纏繞的野生動物解開的過程中,也有螃蟹因此而斷腳,魚類已卡在漁網上死亡的狀況,看了真的很難過。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然而清除海漂(底)廢棄物實屬困難,已是緩不濟急之策略,海保署呼籲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應從源頭垃圾減量做起,避免垃圾流入海洋環境,齊心為海洋生物留下潔淨海水及健康棲地努力。





霾害來襲全台西部空品不佳

環局提前應變減緩空品惡化

109/12/28 建宏/高雄報導

依環保署監測資料及氣象局資料顯示,昨(24)日晚間起,東北季風挾帶境外污染物移入影響臺灣,西半部空氣品質逐漸轉差,隨著東北風吹拂,污染物往下風處累積,下風處的高屏地區空品惡化更為嚴重,預計今(25)日午後海風進入高雄市區,空品逐漸轉好。

環保局為減緩空品惡化情形,從昨夜開始提前協調興達電廠降低發電負載,並通知轄內41家大型工廠、汽電共生廠、電弧爐業者啟動應變措施,今(25)日8時啟動跨局處空品不良應變機制,要求41家大型工廠降載、減排、提高污染防制效率,各工地提高灑水頻率。今日興達電廠停止2部燃煤機組,另2部發電負載降至50%以下,降載/減排7家,提升防制設備效能27家,增加灑水及清掃頻率2家,停工、停爐或停車5家。

環保局長張瑞琿提醒市民朋友,在空品不佳期間,減少戶外活動,外出民眾應配戴口罩,家中若有敏感族群、幼童及年長者,更需注意健康狀況,同時儘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減少污染排放。由於天氣狀況有不確定性,對空氣品質狀況影響大,建議市民朋友可以留意環保局最新的空氣品質資訊,環保局【高雄市空品報你知Line社群媒體平台】每週會發佈「一週空氣預報」,讓市民朋友在天氣多變的季節,更好掌握空氣品質,而高雄市各級學校、區公所也會升空品旗提醒市民朋友,做好個人防護。

2020國家海洋研究院
「智慧海洋.科研躍進-Full Ahead」成果展。


109/12/25 陳麗君 /高雄報導

國家海洋研究院今(25)日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2020國家海洋研究院「智慧海洋.科研躍進-Full Ahead」成果展』。上午舉辦成果展開幕典禮後,下午將進行研究成果發表會,將在總圖三個場地共計發表48個研究計畫成果。國家海洋研究院自108年4月24日成立迄今已滿1周年。在這一年來進行長期性、應用性與基礎性之調查研究及強化海洋學術與產業之應用研究,在海洋科研上邁進了嶄新的一頁。為使民眾更貼近海洋科學領域,特結合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於12月25至27日辦理一系列成果展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與。國家海洋研究院邱永芳院長表示,去年我們成果展的主題為「海研啟航 精彩飛揚Let go」,「Let go」在航海上的意思就是出發,啟航。在出航後,呼應我們今年的主題「智慧海洋 科研躍進Full Ahead」,「Full Ahead」就是加速前進,我們要全速前進才能符合國家及民眾的期待。在這成立一年來,積極培育國家海洋人才,推動產官學合作,引領海洋科技研究的創新,結合政府「向海致敬」政策,持續充實我國民眾海洋知識與能量,有相當多的成果,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給本院支持及指導。

向海致敬,擁抱海洋

海洋委員會及所屬機關報告施政成效

109/12/22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委會)及所屬海巡署、海洋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於本(22)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向全民報告本(109)年度海洋施政成效及未來工作重點。

海委會蔡政務副主任委員清標表示,海委會設立目的,係為統合海洋事務與海洋政策之規劃及推動落實,為踐行機關組織法賦予海委會之使命與任務,爰配合行政院整體施政方針,研訂「海洋法制、海洋廢棄物治理、海洋保育、海域治安、海洋安全與國土維護、海洋科研、海洋產業、海洋文化及海洋權益」等9大工作項目,並據以落實推動,務使我國在海洋世紀中,能逐步達成海洋國家之政策目標。
海委會表示,本年度具體工作成果相當豐碩,計包括防疫期間,排除人群聚集之困難,於6月8日假高雄展覽館舉辦第一屆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另為導引各級政府健全海洋事務推動,編纂完成「202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並報奉行政院核定。此外,配合行政院開放海洋,統合14個涉海部會,提出向海致敬政策等等,無一不是結合眾人智慧,發揮團隊合作,始能完成。
蔡副主委表示,海委會成立迄今已將屆滿三年,在李主委帶領下,要求所屬機關(構)應訂定年度重點工作項目,研具施政計畫並逐次推展,以下謹就各工作項目推動情形,說明如下:在推動開放海洋方面,除就「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及進海(進入海洋)」總體規劃外,並依「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及責任」五大主軸,盤點相關部會工作項目,積極辦理海委會主責工作如「建立我國友善釣魚環境及風氣」、「建置海域遊憩活動一站式服務資訊平臺」、「活化本會12處海巡營區,轉型為海洋驛站」、「辦理40梯次海洋教師研習營及海洋學生體驗營」及「辦理海域風險劃設與管理策略研究」,另為讓整體工作朝向更符合人民所期待之方向,辦理焦點座談及論壇等,促進多元對話,增進民眾參與,積極推動開放海洋。在海洋法制推動方面,賡續推動海洋保育法、海域管理法及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等立法,另配合實需,檢討修訂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等法規,以完備相關法制。在海洋廢棄物治理方面,本年已完成衛星及無人飛行載具監控海污28件次,每季執行105處海域水質監測,招募3,719艘環保艦隊,2,687名潛海戰將,清除1,014公噸海廢,以達潔淨海洋之目標。在落實海洋保育方面,以「海洋區塊鏈、垃圾變黃金」為主題組團,參加109年度總統盃黑客松活動並獲選前10名。另審核海洋野生動物輸出入案266件,救援海龜302隻及鯨豚144隻,並於9月1日公告生效「白海豚重要棲息範圍」,並培訓196位鯨豚觀察員。在強化海域治安方面,全民切身有感的就是政府防範非洲豬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傳染及牛結節疹防疫,爰此海巡署因應防疫工作,全面加強檢查,另計有查緝毒品7,462.2公斤、槍枝73枝、子彈1,853顆、並查獲偷渡犯158人、私菸1,549萬6,012包、走私農漁畜產品4萬302公斤,查緝不法抽砂陸船4艘、查獲超量口罩5案58萬2,962片,其中4月18日在鵝鑾鼻南方約50浬海域,查獲漁船載運安非他命660公斤、7月24日於鵝鑾鼻南方約54浬海域,查獲漁船載運海洛因126公斤、10月30日於澎縣鎖港外查獲貨輪走私私菸557萬5,000包等均屬社會矚目重大案件;另執行海上救生救難共計355案,搶救121船、642人。在藍色國土維護方面,計執行臺日海域巡護152航次、臺菲海域巡護115航次,並已執行2航次太平洋巡護,另計驅離越界陸船5,554艘、扣留35艘、罰鍰2,788萬元、沒入14艘,有效捍衛主權,維護漁權。在推進海洋科研方面,計有建置南沙水文浮標,掌握南疆海域資訊,調查海岸灘線地形變遷,建構全國海洋資料庫。在提升產業繁榮方面,補助地方政府推動海洋資源開發、地方創生及產業升級等計畫44件及厚植學子海洋研究相關專題研究計畫24案。在拓展海洋文化方面,舉辦8場次「漁村地方創生座談會」等活動,凝聚文教發展共識,以促進海洋環境、科技及人力資源之永續發展。在推展國際合作方面,加入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辦理「運用循環經濟處理海洋廢棄物」線上研習營、舉辦2020臺灣海洋國際論壇、獲增派駐印尼駐外人員,9月業已赴任,另培育法政人才,與成大、高科大簽署「海洋相關領域合作備忘錄」,以拓展國際關係。
蔡副主委最後表示,海委會每年固定於年終召開記者會,主要目的在「檢視過去,策進未來」,展望明(110)年,海委會施政重點將以落實執行2020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六大政策目標,未來仍將賡續推動上述海洋法制等9大面向工作,積極辦理執行向海致敬政策重要工作,同時期望能在「生態永續」、「海域安全」、「產業繁榮」的願景下,完善制度,協調、統合政府團隊能量,讓台灣的海洋事務蒸蒸日上,早日實踐永續海洋國家之目標。

認識白海豚之美!!

109/12/17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第六期「海洋漫波」海洋保育電子季刊出刊囉!本期以臺灣海域白海豚專題為主軸,介紹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劃設沿革、保育任務、生態理念、管理目標等知識,內容精彩豐富,喜歡海洋生物的您絕對不能錯過。 本期共計10篇精采文章,其中焦點事件、觀察與學習、省思與對策等章節係以「白海豚」議題為主軸,分享從中華白海豚的保育進程、環境與白海豚生存之議題;在國際鏈結篇則介紹「海鳥與海洋保育」,分享信天翁與水薙鳥保育協定相關內容;在海保新知章節,介紹「海洋水質即時監測現況與發展」及「妙點子就救海洋創意競賽」;最後在最新資訊部分,則介紹「友善釣魚-盤點釣點結果」及「海洋生態戀-海洋保育署2021年月曆的故事」。

海保署表示,白海豚是我國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所列的保育等級Ⅰ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2008年已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等級,為維護白海豚與其棲息環境,政府相當重視相關的保育措施與研究,而不負眾望所託,海保署在2020年8月31日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公告訂定「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並自2020年9月1日生效,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面積763平方公里,範圍包含苗栗、臺中、彰化、雲林等縣市,未來海保署亦將持續關注白海豚保育議題。 第6期「海洋漫波」電子季刊已刊登於海洋保育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226&parentpath=0,7,225),歡迎大眾免費上網點閱,並廣為宣傳。


向海致敬有成效 海保署致力海廢調查清除再利用

109/12/9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今(9)日上午9時舉辦「向海致敬_海洋清潔維護成果發表會」,邀請產官學界領域代表及關注海洋廢棄物議題之環保團體與會,立法委員王婉諭也親臨現場給予肯定,會中海保署說明海廢議題的整體政策以及近年來的努力,與會者也藉由圓桌論壇為海洋廢棄物難題尋求有效解方。

海保署為達成「潔淨海水」願景目標,針對海漂(底)廢棄物及海洋油污染清理,秉持「定時清」、「立即清」及「緊急清」清理機制,持續補助地方政府強化「環保艦隊」及「潛海戰將」成立「淨海大聯盟」,109年共清除海漂(底)廢棄物逾1,050公噸,並委託專業海事工程公司針對全臺海廢熱點即時清除逾40公噸,還給海洋潔淨環境。

除了有效清除,更需自源頭調查及有效管理方能治本。今年於臺灣本島主要河川出海口、東北及西南海廢熱區、兩處民生污水廠周邊海域進行海水及生物體內採樣及微型塑膠檢測,以分析上游污染源與下游微型塑膠含量之關聯性。另外如何讓海廢再利用更是重要一環,海保署委託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及嘉義縣試行辦理廢棄漁網回收予以分類再利用;於離島金門縣及澎湖縣與光寶科技合作設置減容貨櫃、試行廢保麗龍回收再利用,以期解決在地海洋廢棄物問題,並結合業界力量,籌設海廢再生聯盟,希望透過產官學合作,建立海廢溯源機制,逐步推廣至各縣市,並將回收再利用技術推廣至國際。

另為喚起大眾對海洋保護的意識,海保署特舉辦「海廢再生製品溯源標章徵選活動」,歷經專業評審及網路票選,最後由淨海遨遊鯨奪首獎,二、三名依序為海洋藍絲帶及海廢不耍廢,創作者可分別獲得3萬元、2萬元及1萬元獎金。海保署期望透過「海廢再生製品溯源標章」,未來能進行海廢再生產品標示,讓民眾在商品採購過程中方便辨識進而選購,以藉由綠色消費,共同為潔淨海洋盡一份心力。

海委會莊副主委慶達於致詞時表示,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鼓勵人民「淨海」、「知海」、「近海」以及「進海」,「淨海」就是期盼結合全民的力量,讓全國1,988公里海岸每吋土地都乾淨;未來持續透過淨海大聯盟機制,攜手地方政府執行淨海作業,結合環保艦隊與潛海戰將量能,整合地方政府、團體及個人成果,有效清除海漂(底)廢棄物,並期望透過向海致敬海洋清潔維護重點執行成果發表,讓更多人瞭解臺灣海洋廢棄物遭遇問題及現況,盼齊心合力消弭海廢,減緩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衝擊。

高雄市環保騎士隊今日成軍

公私協力改善車輛空氣污染

109/12/7 楊子菲/高雄報導

為節能減碳降低空氣污染,今(7)日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廣場前成立高雄市環保騎士隊,未來二年將推動清潔隊執行公務使用電動機車,並與中鋼公司、台灣中油公司、台電公司、台塑公司等大型企業,共同宣誓推動綠色運具意願,加速營造綠色交通環境,預估可減少碳排195,270公斤、揮發性有機物2,545公斤。

本市環保騎士隊今日成軍後將由北鳳山、南鳳山、苓雅、前鎮等4個市區清潔隊查報員體驗試乘1個月,讓工作中清潔隊員嘗試、習慣綠色運具,及評估使用成效,並藉由清潔隊穿梭在街道巷弄時,達到對市民宣導使用綠色運具之效益而成立高雄市環保騎士隊。目前環保局清潔隊尚有130輛燃油公務機車,清潔隊查報員髒亂點查報及執行環境稽查,若使用自有燃油機車則給予油料補助,本次體驗試騎成效若良好,預計於110年上半年正式成軍,推動至市區13個區清潔隊巡查員及掃路清潔隊全面改用電動機車。

環保局規劃於2年內劃設4處空氣品質維護區,劃設後大型柴油車及機車進出該區應符合排放標準,未來工業區也將逐步劃設為空氣品質維護區,為配合未來空氣品質維護區的劃設及減少工業區員工於通勤時間所造成汽機車廢氣排放,守護工業區員工的健康,環保局已於上(11)月與大型企業建立聯繫平台並定期開會,協調大型企業員工利用共享電動機車建立綠色通勤模式。

劃設空品維護區可管制6至7成老舊柴油車,若全數汰換推估每年PM2.5可削減866噸、氮氧化物削減近1.7萬噸等,相當於5座的中油高煉廠。106年至109年的大型柴油車汰舊數共汰舊了7,677輛,而二行程老舊機車汰舊182,127輛,連續4年為全國第一,更削減空氣污染物達約2.8座中油高煉廠的排放量。

環保局局長張瑞琿表示,今年至11月底,沒有出現PM2.5紅害站日,空氣品質良率(AQI<100)達82.9%,較去(108)年同期77.1%增加5.8%,而9、10月更是首次沒有出現PM2.5橘色提醒站日(橘害日)。為了再提升空氣品質,並從自己做起,清潔隊執行公務使用電動機車、工業區增設充電換電站及投入更多共享電動機車、2年內汰換50輛燃油公車,以及延續以往的機車補助,共投入1億3千萬元改善移動污染源所造成的空氣污染,環保局有信心與各界團體及市民朋友攜手抗空污,持續改善高雄空氣品質。

海洋委員會舉辦「海洋國際公約內國法化研討會」

109/11/26 陳麗君/高雄報導

為推動海洋國際公約內國法化工作,海洋委員會今(26)日於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海洋國際公約內國法化研討會」。此次研討會邀請國內各界的專家學者,以及涉海部會的公部門代表,針對「海域空間規劃」、「海洋資源永續利用」、「海洋污染」以及「海洋保育」等4個主題,進行內國法化議題的探討;此外,也邀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Robert Beckman教授及印尼大學Arie Afriansyah資深助理教授等人,透過視訊的方式,將國外的內國法化經驗,與我國進行分享及交流。

由於海洋事務經緯萬端,所涉及的國際公約多如繁星,為有系統地彙整及釐清脈絡,並透過跨部會協調機制及內國法化的程序,將重要的國際公約納入國內法律體系,是海洋委員會成立後所積極推動的重要工作,也是對於「海洋基本法」及「海洋政策白皮書」政策內涵的具體實踐。

海洋委員會主任秘書劉國列表示,國家法制架構的建立,是政府實行治理的基礎,然而,基於海洋事務的高度涉外性,使得海洋法制的建立必須要充分考量相關國際公約的規定及內容,才能訂出接軌國際並符合普世價值的規範,也是我國強化國際參與的重要關鍵之一。期待透過研討會的舉辦,可以集結群體的智慧,以擘劃內國法化工作的發展方向及藍圖。

眾所期待的「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誕生了

109/11/25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保育署(以下簡稱海保署)第一本海洋生物圖鑑,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邵廣昭榮譽講座教授與各領域的專家及藝術家們經過9個月的精心策劃編輯下,「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終於正式出版,介紹了包含鯨豚丶海龜、海鳥、軟骨魚類及硬骨魚類等102 種脊椎動物,藉由不同的面向,呈現臺灣寶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並在各種人類與海洋生物互動的層次中,找出各具特色的物種,希望成為國人認識海洋生物的入門檻。


根據《臺灣物種名錄資料庫》的登錄,臺灣的海洋生物目前已超過14,000 種,「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由邵榮譽講座教授、各領域專家及海保署同仁一起精心挑選出102種海洋動物,涵蓋了迄今在臺灣所記錄到的32 種鯨豚、5 種海龜;11 種海鳥中也有5 種是瀕危種;12 種軟骨魚類及42 種的硬骨魚類,也包括了臺灣所有已被列入保育或瀕危的本土魚種。該書採用編撰百科繪本的型式,大幅增加精彩的圖片,特別是不容易拍到標本照的鯨豚、海龜及軟骨魚類,感謝國內幾位知名的生態畫家及水下攝影師熱心提供精彩的繪圖、生態照或標本照等。另外,在內容的撰寫上,也儘量用淺顯易懂、可讀性高的文字,並加強每個物種的資源狀態及保育等級,把生硬的分類形態特徵,改成在圖片上直接標示該物種可資鑑別的主要特徵。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臺灣四周環海,但對於多數人來說,海洋生物的認識遠遠不及陸域動物。因此,此書出版的目標簡單而明確,希望用最精簡、沒有壓力的篇幅,讓大家認識臺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之美。感謝邵研究員與來自各領域的專業夥伴及藝術家們,不論是各種海洋動物介紹、插畫及編排,都讓這本書翻起來賞心悅目,就算沒有辨識物種的天賦,也可當作藝術書籍翻閱,或者拿起畫筆測試自己的繪畫功力,也希望透過美麗的編排以及雅俗共賞的文字,引導更多人親近海洋、認識並友善海洋生物。


「臺灣百種海洋動物」圖鑑將於本(109)年11月25日於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國家網路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上架販售,有興趣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




公民參與海洋保育
成果斐然

109/11/14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14日(六)舉行向海致敬系列活動「109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暨海洋公民科學家聯合成果發表會」,共有18個參與「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團隊、2個友善賞鯨合作夥伴及多名績優「海洋公民科學家」等,參與展出及接受表揚,展現政府、民間團體及在地業者共同參與海洋保育行動成果。

海保署黃向文署長表示,海洋保育的行動不僅單靠政府,透過公民參與的力量,更能全面性的落實。今年在地守護計畫有18個團體參與,執行成果豐碩,包含教育推廣人數超過1,000人次、培訓志工及海洋公民科學家逾2,000人次、辦理棲地維護及調查監測近40公頃、完成水下覆網清除數量高達1.5公噸及建立我國沿岸海廢基本資料等成績。當天,也同步分享110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提案方式,許多有興趣參與的民眾及團體,也都到場共同交流觀摩。

黃向文進一步說明,今年執行「海洋公民科學家推廣計畫」辦理種子教師營、鯨豚、海龜、珊瑚礁及淨海等主題,共計5場推廣課程,一共培訓逾120位公民科學家,並持續結合民間團體及賞鯨業者共同推動海洋公民科學家計畫,累積約400筆 (次)資料。另外配合向海致敬所推動的友善釣魚部分,今年也有超過1,200名釣客參與「垂釣成果回報」共蒐集3,000筆資料,顯示釣友們積極回應友善垂釣資源調查行動。

黃向文提醒,由於今年度的辦理成果斐然,明年將擴大辦理,110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提案已經開始,提案截止日期至109年12月11日為止,歡迎全國立案民間團體踴躍提出構想,共同守護台灣海洋。

全球思維、在地守護 公民合力消弭海廢

109/11/13 陳麗君/高雄報導
今(13)日中研院與台大團隊發布最新全球海洋廢棄物分布模擬結果,認為風阻效應與海流是影響海廢流向的主要因素,會影響海廢流向高生產力的海域,進而衝擊海洋生態系與經濟活動。對此,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感謝學術團隊對於海洋環境傑出研究的貢獻,此結果凸顯科學研究的重要性,海保署也藉此機會說明政府對海廢議題的整體政策以及近年來的努力,盼齊心合力消弭海廢,減緩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衝擊。

海保署回顧科學家先前評估2010年全球約有八百萬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促使各國積極採取措施。近期科學團隊更新評估數據,認為2016年全球進入海洋的塑膠廢棄物可能增加至二千萬公噸。倘不採取措施,在2030年可能超過五千萬公噸。此資訊無疑提醒大眾,海洋廢棄物的問題持續惡化中。

海保署表示,面對嚴峻的海洋廢棄物問題,行政院今年度大力推動向海致敬計畫,首要工作便是海岸清潔,並訂下「清理乾淨」、「源頭減量」、「去化回收」、「資訊透明」及「保育教育」等5大對策。由環保署統籌九個部會、十五個機關,全方位清除海洋廢棄物,希望還給民眾清淨的海岸與海洋。

海保署補充說明,在此項計畫中,最基礎工作是由各海岸主管機關分工合作清理現有的海岸廢棄物。對此,海洋委員會與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合力,組成超過3,600艘的環保艦隊以及2,600位潛海戰將,迄今清除超過260公噸的海漂底廢棄物。

面對源源不絕的海洋廢棄物,更重要的是了解源頭俾進行管理。海保署自107年起啟動海漂底垃圾統計及調查計畫,定期公布海廢清理量及類別,以了解海洋廢棄物熱點,並透過海洋保育網(https://iocean.oca.gov.tw/)公開資訊,讓民眾對於水質、海洋廢棄物分布及種類一覽無遺,進而制訂源頭管制策略。

就源頭管制部分,藉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河川設置人工攔除點及攔污索,持續清除川廢,加上環保署控管濱海掩埋場,漁業署推廣漁網實名制以及置換養蚵用浮具,都是從源頭降低海洋廢棄物排放量的重要措施。

海保署表示,為能夠更積極建置循環經濟體系、提高減廢效率,海保署補助地方政府回收廢棄漁網,使用保麗龍減容貨櫃,並邀集業界籌組海廢再生聯盟,希望串聯將廢棄漁網有效再生,降低成為海廢的風險,迄今已收購逾20公噸,並持續進行。

為尋求新的解決方案,繼去年度補助民間團體研發海廢回收設備,海保署今年度補助在地團體協助調查、清理海廢,並辦理妙點子救海洋競賽活動,向各界徵求創意解決方案。海委會也拓展至國際合作面向,本(11)月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澳洲辦事處、英國在台辦事處、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等合力辦理臺灣海洋國際論壇,並於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平台與美日荷等國交換海廢研究發現以及解決方案。

教育宣導是讓減塑理念推廣的重要做法,海保署出版繪本、與在地團體合辦活動等,藉由各種管道進行海洋保育教育推廣,各界所舉辦的每一場淨灘、淨海活動都是最好的保育教育。

海保署黃向文署長總結強調,海廢多數並非來自海上,大部分是生活垃圾或者是海域活動過程中丟棄而流入海中。科學團隊分析海廢資訊,預測並提醒大眾海廢未來流向趨勢,海保署呼籲減少你我日常生活對塑膠的使用量,各種人為活動產生的廢棄物應妥善回收或丟入垃圾桶,避免廢棄物進入海洋,污染海洋污染及危害海洋生物,大家共同維護海洋環境,讓海洋資源生生不息。





「2020臺灣海洋青年論壇」盛大登場

109/11/4 陳麗君/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AIT/K)為鼓勵青年學子關注海洋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特於昨(3)日上午9時30分假智崴集團5樓會議廳再度攜手合作舉辦「2020臺灣海洋青年論壇」。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谷立言副處長致詞表示:很高興參加「第二屆台灣海洋青年論壇」開幕活動,這是海洋委員會與美國在台協會合作努力的成果。創建「台灣模式」的眾多科學家、醫護人員、各級政府官員和業界先進們都曾經是學生,就和參賽的高中生們一樣,海洋青年論壇的目的是提高台灣青年對海洋面臨的重大議題的認識,希望能啟發下一代,鼓勵他們發揮創意來解決海洋複雜的問題,希望為世界創建另一個「台灣模式」,並再次表明"台灣可以幫助"。

許智傑立法委員致詞表示:台灣是海洋國家,洋流能發電、波浪能發電是未來綠色能源要發展的,高雄市海洋首都,北高雄有路竹科學園區及橋頭科學園區高科技廊帶,南高雄有亞洲新灣區、高雄貨櫃碼頭,期許發揮海洋國家特色,一起努力發展海洋產業、海洋觀光。

海洋委員會蔡清標副主任委員致詞表示,任何與海洋相關的工作都不簡單,究竟要如何從海洋污染及廢棄物的源頭進行管制,來推動海洋環境保育,值得我們深思,付諸行動。海洋委員會及AIT為鼓勵青年學子體認海洋所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強化國際海洋事務能力,推動雙語教育政策,讓更多青年學子主動關心海洋,以實際行動參與,投入參與守護海洋行列,特別舉辦本活動。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特別邀請美國海洋廢棄物處理專家,加州海岸委員會海洋廢棄物計畫經理Mr. Eben Schwartz發表「拒絕塑膠依賴:加州減塑大作戰」專題演講。Mr. Eben和在場觀眾分享他在加州與數百個非營利組織、地方政府機構及企業夥伴合作,共同協調海灘和海岸線清理工作,並研擬長期政策,從源頭杜絕污染的寶貴經驗,演講內容豐富、振奮人心,Mr. Eben鼓勵與會者共同愛護海洋,為減少海洋垃圾盡一份心力。

英文成果發表會由高雄中學及左營高中聯隊、新竹科學園區實驗中學、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高雄馬禮遜美國學校、國立南科國際實驗高級中學及高雄美國學校等6組進入決選高中團隊針對海洋廢棄物處理、藍色經濟、海洋環境教育以及海洋塑膠廢棄物減量等議題進行發表,並由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國立台灣大學柯佳吟副教授及海生館樊同雲研究員等三位專家評審進行講評。獲獎的第一名團隊是國立屏東高級工業學校、第二名團隊是高雄馬禮遜美國學校,第三名團隊則是高雄美國學校。第一名團隊主題為「減少海塑膠垃圾計畫」,團隊提案極具創意及可行性,深獲評審肯定青睞,順利奪得首獎新臺幣三萬元。另參賽團隊也進行智崴集團i-Ride「飛越美國」及「海洋世界」體驗,從高空欣賞壯觀的美國地理景觀,從海底欣賞海洋瑰麗豐富的生態美景,參賽師生都嘆為觀止大呼過癮。

海洋委員會李仲威主任委員表示,海洋廢棄物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議題,台灣和美國皆注重保育海洋,藉由跟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辦理論壇活動,扎根海洋教育,國際攜手合作,投入守護海洋行動,為未來推動海洋永續發展共同盡一份心力。

環保局投入1億3千萬
加速營造綠色交通環境

109/11/3 建宏/高雄報導

環保局規劃未來2年投入1億3千萬元,進行包含汰換老舊燃油公車、加碼補助汰舊1-4期燃油機車、新購電動二輪車及推動清潔隊公務機車改租賃電動機車等工作,並與國營事業共同研商於工業區增設充電換電站及投入更多共享機車,加速營造綠色交通環境。

高雄在秋冬季節(10月至隔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因位於下風處,大氣擴散條件差,容易產生空氣品質不佳情況。為改善高雄市空氣品質,制定多項空氣污染改善措施,如:興達電廠秋冬停機減煤、鍋爐改善符合燃氣標準、加強設備元件檢測、鋪面道路洗掃、增加裸露地綠化面積等措施,20大工廠改善工程亦已陸續啟動。

移動污染源佔本市空污量的25%,為都會區主要污染來源,上下班交通尖峰時段,因私人運具較其它時段密集,空氣污染又更為嚴重,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環保局除積極淘汰老舊柴油車及二行程機車,2年內也規劃劃設4處空氣品質維護區,包含澄清湖、壽山動物園、駁二藝術特區及高雄港區,劃設後大型柴油車及機車進出該區應符合排放標準,公私協力加速汰舊換新。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今年至10月底,沒有出現PM2.5紅害站日,空氣品質良率(AQI<100)達83.0%,較去(108)年同期77.1%增加5.9%,創下歷史新高,而9、10月更是首次沒有出現PM2.5橘色提醒站日(橘害日),空氣品質好要更好,為加速營造綠色交通環境,環保局預計投入1億3千萬元辦理汰換老舊燃油公車、加碼補助汰舊1-4期燃油機車、新購電動二輪車及推動清潔隊公務機車改租賃電動機車等工作,另因應未來工業區將逐步劃設為空氣品質維護區,也將與國營事業共同研商於工業區增設充電換電站及投入更多共享機車,環保局有信心與各界團體及市民朋友攜手抗空污,持續改善高雄空氣品質。

新聞聯絡人:陳麗君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